徐城北简介|徐城北简介

中国文学名人 2021-06-05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中国文学名人】

  重游什刹海

  作者:徐城北

  记得五六岁时,母亲带我第一次逛什刹海。从北海公园的前门进去,再从后门出来,直对面就遇到了。那是个中午,海岸上的高柳有蝉鸣,风是热中带凉,记得湖岸上有些临时小饭铺,把树桩子插入湖水,上边再铺木板,顾客就在木板上吃饭聊天,并可以从缝隙下看到湖水。

  我青年时期离开了北京,当然也就离开了什刹海。15年后,又回来了,不久就和妻子搬家到什刹海的近旁,一住就住了13年。我住在三不老胡同,是明朝大太监郑和昔日的王府,现在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处宿舍。同院就有著名作家冯亦代,附近还住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如侯宝林、黄宗江、萧军、凤子与沙博里夫妇等,这个地区中还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与梅兰芳故居,更有恭王府、醇亲王府与谭贝勒府等。当然对我来说,是活人的住宅要比已经不在的大人物的住宅更亲切。比如我第一次造访黄宗江先生之前,他就在电话中告诉去的路径:“从你那个三不老,先向东骑,遇到第一组垃圾筒向南拐弯,再遇到第二组垃圾筒后继续向东,等遇到第三组时,我家就在这组的北边一点……”我在电话这头听着,真惊讶还有这样的“盘陀路”。但我实践了一两次,很快就适应了。这地方脏是脏点,但文化是不怕脏的,脏可以认为是泥土气息嘛。我认识的这批前辈,大多是我父母的朋友,有了这层关系,一见面马上就熟悉。他们中许多人都喜欢京戏与民俗,于是就更让我与他们熟得“一塌糊涂”了。他们大多已经离休或退休,我虽然是晚辈,但因为不坐班,时间上自由,所以和他们相处有方便。我的单位就在恭王府,我不坐班,往往上午先用电脑打一小时文章,然后带着菜筐骑上班,遇到没事时可以扭身就走。归途中到自由市场买些菜蔬,回家可以写一小时文章再吃午饭。您说这日子多惬意!还有一种舒服是在晚上,记得有一年夏天有流星雨,说是某月某日夜晚12点。我们夫妻与邻居夫妻一共4个人,8点多钟就结伴离开家。大家都穿着拖鞋,步行着这个小胡同进入另一个小胡同,最后进入后海公园。我们顺着湖岸信步,发现“钓野鱼”的人还挺多,虽然他们这么做不合法,但我们旁观着觉得还是很好玩。我坚信这样的话:它的确是属于老百姓的一块难得的人文绿水。

  是老先生们先搬家离开,为的是落实政策,搬进高楼之中。但我后来去看他们时,还是非常怀念这块有些脏的地方。我呢,晚了若干年也搬走了,搬走6年后,再度搬家,搬到北四环外去了。心中真是很犹疑,估计这样一来,再去什刹海可就难了。不料西城区旅游局后来找我,要我搞个讲座,说一说胡同(当然是西城区甚至是什刹海)中的文化人。我提了个请求,希望他们派个车,让我先到这一带走走转转。他们答应了,局长还亲自作陪。结果这一转可真让我开了大眼。荷花市场大变样了,胡同旅游也大发展了。特别是我发现胡同深处增加了不少四合院式的饭馆,大多装修得相当高级,有的卖谭氏官府菜,有的则卖梅(兰芳)府家宴。谭氏官府菜的服务员,被统称“丫头”;梅府的服务员,被统称为“梅嫂”。尤其是这个“梅府”,一进大门,一侧停放着两辆老式的洋车。据说傍晚客人来时,还专有“祥子”到几层外的胡同口把客人接进来。当然,“祥子”会故意多转几个弯儿,让客人多感受一些胡同的气氛,然后在餐室中落座品茶,那就有味道了。餐馆的厨师多受过正规训练,大多很能烹制“私家菜”。许多老外在海外就晓得这些餐馆的名声,到了北京先打电话预定,傍晚带着地图一点点找了来。甚至一些来熟了的客人,还在这里“回请”中国朋友。这种反客为主的做法,也颇让人深思。我还得知,高档餐馆每天通常只卖晚上一顿。我奇怪了,如果只卖一顿,服务员的工资又怎么付?旁边的朋友笑了:“干半天,当然拿半天的钱。服务员多是下岗女工,初干着不习惯,后来觉得兼顾家庭,也‘挺好的’。何况有些老板是开了一高一低两家餐馆,服务员可以调来调去,‘高档的’中午没活儿,就调配到‘普及的’那儿去了。”这一番见闻真是长了学问。片的胡同连同其中大大小小的院落,构了北京市不可多得的古风貌。如果是在三环以外的楼区,固然是鳞次栉比、赛着雄伟的新城气氛,但就是少了胡同的宛转与回环,同时更没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种人际关系,即使有下岗者的人力资源,也肯定是开不了这样的饭馆的。

  人生苦短,但我这辈子也有种幸,就是搬家多,我一辈子在外地的时候就不少,这且不说,单讲在北京住家与工作的时期,就搬家超过十次。但其中最让人惦记与留恋的,还是这片人文绿水什刹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wenxuemingren/36536.html

  • 赵大年山水画|赵大年简介

    公主的女儿  作者:赵大年[满族]  一  黄裁缝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黄秋萍。她今年52岁了,满头乌丝,身体也没发福,腿脚轻快,走起路来一股风,从背影看上去,好似30郎当岁儿的大嫂。正脸细看,眉清目秀,高鼻梁,绞过脸,面皮白净,只是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记载着她的年龄。她极懂礼貌,从不正面冲人说...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张淇]张林鹂简介

    值得留恋的人生驿站  作者:张林鹂  一直听奶奶说她有个老同事,是抗美援朝时候认识的。当时奶奶刚参军,在前方医院里当护士。那个人也是。于是两个人认识了,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因为部队要转移,医院要分割,于是两个人分开了,战场的硝烟,使她们失去了联系,一下就是50年。这50年来,奶奶的朋友交了不...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张承志简介心灵史_张承志简介

    张承志  姓名:张承志  性别:男  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4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东济南  笔名张录山。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阿拉克足球》,中篇小说《黑骏马》,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张承志1948年初生,原籍山东济...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张胜友作品】张胜友简介

    海之恋  作者:张胜友  一  大海无垠,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海之一隅,绿树婆娑如翡翠,屋宇错落如花园,琴声悠长如仙阁……啊,这就是相传远古时代为白鹭栖息之地——鹭岛。  鹭岛,又称之为厦门岛!  二  乙酉年末,新岁将临。   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主持人张宏简介|张宏简介

    姑苏看水  作者: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张锲简介|张锲简介

    张锲  张锲 1933年生,安徽寿县人。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在地球的那一边》、长篇小说《改革者》、话剧《金水桥畔》、电影《最后的选择》、长诗《生命进行曲》等。...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绿蜻蜓 朱述新_朱述新简介

    朱述新  朱述新 1945年出生。山东滕县人。著有儿童叙事诗《三个小羊倌》、《我们的团长》等。...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钟敬文全集|钟敬文简介

    钟敬文:我生命中的五四  五四是中国的一个超级民族节日。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像这样意义的节日在我国历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唯一的。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岁(按照中国旧历虚岁的算法),是一个已经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曾凡华简历]曾凡华简介

    在睢宁大地上行走  作者:曾凡华  1 我觉得,能在睢宁大地上行走,是一种缘分!   当了一辈子兵,走南闯北,从东北乌苏小镇到南海西沙群岛,从新疆红其拉甫到内蒙苏泊淖尔,我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然而,与地处黄河古道的睢宁总是失之交臂。   上世纪70年代初,撰写台儿庄战役小说,途经...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 [作家鲁彦简介]鲁彦周简介

    鲁彦周  鲁彦周 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鲁集村。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凤凰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天云山传奇》、《古塔上的风铃》、《逆水》、《双凤楼》等。...

    发布于:2021-06-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