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简介《借玉通灵存翰墨】周汝昌简介
【tool.jxxyjl.com--中国文学名人】
“入伍”韩柳墅
作者:周汝昌
自顾平生,一名村童,经历却绚丽多彩;当过绑匪巢穴中的“秧子”,做过津海关“暂用”小员,教过小学、大学里的课,当过出版社的编辑,进过“牛棚”“干校”,出国开会、讲学,做学生时也上过舞台串过戏,在“文革”中弹过月琴……给“老外”讲过《红楼梦》……但最不宜忘掉的是还入伍当过兵。
那是1936年在南开高中二年级,学生要接受军训。先是在校内,然后是全市各校集中在市郊韩柳墅,正经八百地“入伍”。
先叙校内作为军训课程的概况。别校不知,只说我们南开,要统一穿军服,记得是浅绿色海军式制服,胸前是两排纽扣,海军帽,下肢却是打裹腿。派来的教练是正式军官,连长级,有文化水平,南方人,身着呢子军服,佩着刀,脚蹬马靴,相当神气———这还是政府派来的,与二十九军不是一回事。
这时,军训课还限于作“操”,如行、跑、“跪”(这是一种命令口号)……种种集体动作。学生们非常认真,精神奕奕,军官为了显示成绩,命学生队伍出校上街,一声口号,行止整齐,严明之至!老百姓群立观看,那军官见“威重令行”,面上现出得意的神情。
还记得一位连长有一次唤我去为他写字———进他办公室,方知是为他小楷抄写工作报告。
过了一个时期,命令传来,要集中军训了。大家又都兴奋起来,因这与在校大大不同了,又有点担心,又很好奇,等待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滋味”
这回,可算“入伍”了,不只是校内“操场”的一门“课”了。
“入伍”什么样子呢?听我粗述梗概——
第一,学生们的“洋式分头”不得留,一律剃光!
须知,这群十六七岁的小青年,从未见过自己的与同学的“光葫芦瓢”,此时互视和镜子自照,不禁同发一笑:原来“本相”如此!哈哈哈……
第二,发了军装,粗灰布单衣,有皮带。这并非“订作”,是真二十九军的兵服,调来分给学生,各挑其合身的穿着,立即乔装改扮。
第三,发了步枪,每人负责这一新武器。只不发给子弹。那是旧式老步枪,入手沉重得很,恐怕若是初中的同学会“承受”不了。
就这样,军训营在韩柳墅立起来了。最高长官是位营长,下面若干位连长、班长,各司一职。这些都是从二十九军精选调来的,他们身材高矮不一,面容各异,“风度”也各自不同,有严肃,有和蔼,有幽默……但对待学生却是一致的:爱护,训而不厉,教而不峻,知道这不过是一群青年学生,与旧时的“当兵的”不可同日而语。
这回,就不再只是“开步走”、“向右看”、“稍息”……的事了,我们是“兵”了,要学打野战,每个班是一个作战“单元”,学“列阵式”,诸如什么“散兵线”(各列阵之间的相互呼应),事隔整整70载,已是记不清了。每日清晨,军号一响,立即起身(无床,睡地板),必须只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将一切军装穿戴整齐,并要将被褥叠成长方形摞好,外面要用白单子包得“见棱见角”,差一点儿也过不了“关”。然后,列队出发。
这一出去,就直到晚饭时才回营,中午是带“干粮”,小休。那时,北郊是“原野”,找块地,有小坟头,有沟,菜田……各样“地形”,学会利用地形隐身,是“守”,然后左右前后,同班联络,向“敌方”进攻。
那“战斗”也很“激烈”,在野地里爬、滚,浑身是土,不能算不累,但这些“新兵”却都无“怨言”,精气神让军官们十分称赞。
我们那位班长不怎样能干,是个笨人,无甚文化,说话也不太行。一次,“打野外”时他没安排好,也不听命令,连长怒了,喝命“跪下”,拔出军刀,狠抽他的脊背。这班长乖乖地听命受责。看来,军令是不能含糊的。
我们的食量惊人地天天增长。我刚入伍,只能吃半个“刀切卷子”(即不团作圆形的发面馒头类),后来竟能吃到6个!家里人听说后评为“瞎说”,绝不相信。其实,我这疲弱孩子在班里是最不能吃的,最高的“纪录”是一位同班,一顿是十一个大卷子!
秋季,渐渐凉了,有一天遇上雨,都淋湿了,军令不来,谁都必须严守阵地,一动不动。军官们很高兴,给以鼓励嘉言。晚饭前,先准备好了绿豆姜汤,怕学生受屈生病,真是无微不至。
夜里,轮值站岗。深夜起来,一切穿戴合格,房门外来往巡逻探望。其实,还是长官们不畏辛劳真站岗,学生不过是个“样式”,让他“经历经历”就是了。
我们学会二十九军的不少歌,“一天工作又完了,平安快乐去睡觉……”,“夜深风雨要听音,站岗特别要小心……”我们唱得声彻云霄!
侵华日军的风声愈来愈紧了。我们军训也越加带劲儿。我还作了一首抒发爱国抗战情怀的词,词牌早已忘记,曲词也只记得一句:“冠发指樱京!”交给“营”里,颇获好评赏。
然而,烽烟日益迫近了,考虑学生的安全,最后终于宣布解散,军训结束。营长正式集合大队宣布此令时,全体无不落泪。
告别了,依依难舍,军官们为我扛行李上车,紧紧握手……
别了。这些中华好男儿,再也没有重聚。他们为了抗战,怎么样了?至今想念他们。
今选录当时所作诗一首:
盖地旌霓逐队过,英雄杀敌渡关河。
两行香烛黎民泪,一语金铙壮士歌。
生去无妨择骏马,死归何必倩明驼。
为言心血谁先瘁,大将须眉暗里皤。
爱国不是一个空洞“名词”。我这小小的回忆之文,也许还有历史意义吧。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wenxuemingren/140467.html
-
赵大年山水画|赵大年简介详细阅读
公主的女儿 作者:赵大年[满族] 一 黄裁缝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黄秋萍。她今年52岁了,满头乌丝,身体也没发福,腿脚轻快,走起路来一股风,从背影看上去,好似30郎当岁儿的大嫂。正脸细看,眉清目秀,高鼻梁,绞过脸,面皮白净,只是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记载着她的年龄。她极懂礼貌,从不正面冲人说...
-
[张淇]张林鹂简介详细阅读
值得留恋的人生驿站 作者:张林鹂 一直听奶奶说她有个老同事,是抗美援朝时候认识的。当时奶奶刚参军,在前方医院里当护士。那个人也是。于是两个人认识了,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因为部队要转移,医院要分割,于是两个人分开了,战场的硝烟,使她们失去了联系,一下就是50年。这50年来,奶奶的朋友交了不...
-
张承志简介心灵史_张承志简介详细阅读
张承志 姓名:张承志 性别:男 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4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东济南 笔名张录山。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阿拉克足球》,中篇小说《黑骏马》,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张承志1948年初生,原籍山东济...
-
【张胜友作品】张胜友简介详细阅读
海之恋 作者:张胜友 一 大海无垠,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海之一隅,绿树婆娑如翡翠,屋宇错落如花园,琴声悠长如仙阁……啊,这就是相传远古时代为白鹭栖息之地——鹭岛。 鹭岛,又称之为厦门岛! 二 乙酉年末,新岁将临。 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
-
主持人张宏简介|张宏简介详细阅读
姑苏看水 作者: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
张锲简介|张锲简介详细阅读
张锲 张锲 1933年生,安徽寿县人。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在地球的那一边》、长篇小说《改革者》、话剧《金水桥畔》、电影《最后的选择》、长诗《生命进行曲》等。...
- 详细阅读
-
钟敬文全集|钟敬文简介详细阅读
钟敬文:我生命中的五四 五四是中国的一个超级民族节日。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像这样意义的节日在我国历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唯一的。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岁(按照中国旧历虚岁的算法),是一个已经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
-
[曾凡华简历]曾凡华简介详细阅读
在睢宁大地上行走 作者:曾凡华 1 我觉得,能在睢宁大地上行走,是一种缘分! 当了一辈子兵,走南闯北,从东北乌苏小镇到南海西沙群岛,从新疆红其拉甫到内蒙苏泊淖尔,我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然而,与地处黄河古道的睢宁总是失之交臂。 上世纪70年代初,撰写台儿庄战役小说,途经...
-
[作家鲁彦简介]鲁彦周简介详细阅读
鲁彦周 鲁彦周 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鲁集村。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凤凰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天云山传奇》、《古塔上的风铃》、《逆水》、《双凤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