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的简介_闻采简介
【tool.jxxyjl.com--中国文学名人】
街子三题
作者:闻采[撒拉族]
去年国庆刚过,愚奉命赴故土之街子“社教”,为期三月,借机补了堂生活课。闲暇之余,访农家,逛市场,谒祖圣,探遗迹……触景而生情,情生而思发,偶有所得,遂记以为文。
谒尕勒莽墓
已是深秋季节了。风,带有些许寒意,卷着片片落叶,散乱地移动在拱北四面墙根。平日上锁的拱北门被轻轻启开,我,怀着景仰,缓缓跨进步去。立定,张开双手至胸前,默默颂一段坟墓词:an se lia mu alai kum……
又一次挨近祖圣了——心目中那位深眼窝,高鼻梁,长髯飘胸,头缠达斯达尔的撒鲁尔首领。
坟墓很平常,黄土堆上插满燃尽的芭兰香梗。不寻常之处,在于从坟墓堆中自行长出一古榆,枝杈参天,在半空中舒展着,显得生机盎然。粗壮的主干,需数人才能合围。它东侧,是另一株同样高大的古榆,生自另一祖圣,尕勒莽胞弟阿合莽坟,两者相距不过十余米。
他们的生命泯灭已有六百多年了。他们的精神化作了古榆,启迪着子孙后代。
我视觉受到潮湿的阻碍,变得有些模糊不清。听觉却显得异常的灵敏,清清晰晰,将一阵遥远的驼铃声摄入耳膜……渐渐地,眼际明亮了起来,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晨曦微露,一支疲惫的旅队在艰难行进……茫茫戈壁,旅队为年迈的上路人举行葬礼,逝者平躺在沙滩上,漠风掀动覆盖在身上的粗白布,亡人双眼闭合,神色安祥。而远处,风暴正在凝聚,黄沙蔽空,滚滚而至……皑皑雪峰,年轻的生命坠下沟壑,不瞑的眼眸凝结着遗恨。望高空,白云悠悠,又是好个艳阳天……每每此景此情,尕勒莽泪脸透出刚毅,张开双手,祈求真主给落难的撒鲁尔人恩赐一方乐土以发身立命……
风,卷着黄叶,漫不经意地出入于拱北门坎。淡淡的芭兰香味,更增添了氛围的肃穆,使人忘却自身的存在。
祖圣憧憬中的乐土,不就是这样的么:没有倾轧,没有凌辱,没有饥寒,没有祸端,能心安理得地打发光阴,能无所顾忌地朝拜真主……而这一切,如今都得到了。他的后人们似乎觉得很知足,又似乎不那么知足;在他们生活中,好像不欠缺什么,又好像欠缺点什么……
是什么呢?
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何况对一个有过为实现追求而不惜万里大东迁壮举的民族而言。
追求是生命的延续,追求是财富的创造,追求是时代的发展,追求是历史的前进。对一个民族来说,追求意味着强盛、文明、兴旺、发达。没有追求,永远摆脱不了愚昧与贫穷。
很不幸,在我们民族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忧虑和发人深思的“追求”:有些老年人,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热衷于教派之间的争斗,视亲人如仇人;也有个别中年人,为追求生活“幸福”,不惜贩卖毒品,害人又害己;还有一些年轻人,去追求这样的“文明”享受:揣着卖命挣来的钱,沉湎于灰色“卡拉ok”而不能自拔……
我耳际响起数年前一位孟达老太婆说过的一句近似箴言的话:“钱多了,人心变黑哩……”
风,旋动脚下一片片落叶,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难道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财富,反而成为污染同胞心灵的“垢痂”,这,仅仅是个观念问题吗?!
蓦然地,记忆之屏幕掠过数年前某一记者的一句精妙“赞语”;“你们撒拉人真了不起,头割了还跪黄河里喝水哩。哈哈哈哈……”
这位大记者翘起大拇指,脸上堆着友善的微笑。当我从一张友好的面部表情其间窥觉某种讥讽,又从一席动听的言语之中闻出某层不恭,心潭便有些波动,尤其听到在座的那些要员挺起大肚皮也跟着“哈哈哈哈”时,心潭剧烈翻卷,一浪高过一浪……我强迫自己去想那些值得民族骄傲的另一面:迁徙撒马尔罕,血战桦林峰,板筏黄河浪尖,筑路唐古拉山……想借用阿q“老子当年……”的精神胜利法来聊以自慰。但是,胸间的不适并没有因此而减轻。是的,在当今时代,一个民族离开了文化和科技,哪怕它再强悍,再坚忍,仍然算不得优秀民族。落伍于时代,只能被历史潮流无情淘汰。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文化落后固然可忧,更令人忧虑的是不意识落后,不奋起改变落后。我曾走访不少家庭,新盖的房屋花费都是高达数万数十万,设计不可谓不别致,装饰不可谓不精美,主人家们都为此而沾沾自喜。通过正当劳动挣得大钱,追求生活的现代化本无可非议,问题是,我还看到他们生活中的另一侧面——大部分人家,举家数代均为文盲。更严峻的现实还在后面——新的一代文盲正在形成。请看他们子女就学的条件吧:两间教室加起来才七张桌,且桌面都是大窟窿小洞眼,几条少腿的木凳,所有窗户不见一块玻璃……当你目睹百十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盘腿坐在阴暗潮湿的地面,怀抱书包,扯长脖子跟读“a——”“o——”“e——”之际,你心里该是何种滋味呢?每逢新老朋友请我吃饭,总有他们在村小学读书的儿子或孙子上前向客人道“色兰”请安。此刻,我竹筷抖动不已,怎么也夹不住“我们撒拉里现在都是四条腿的鸡”,我曾流着泪对这些质朴、豪爽,但未完全摆脱愚昧,物质富足而精神贫穷的家长们讲过一言:“穆圣说了:‘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还是请您们从这四腿鸡中砍下两条,安到孩子们的板凳上吧,免得我们的孩子又成为文盲,或能识几颗字的风湿病人!”
夜幕渐渐垂落。我念过一段祈祷词,默默离别祖圣,心中坦然了许多。风吹得有点小了,几点雨滴从古榆枝叶间飘下来,落入我脖颈、胸口,有点舒心的清爽,又有些透心的凉意……
沿着奥土斯
一
沿着奥土斯,沿着祖圣火把照亮的路,我登上寻求火把神之征途。火把之神,它该栖息于奥土斯腹部或巅顶,那儿该是火光透亮……
沿着奥士斯,我走进传说、故事、诗歌……征途有山径的曲折,也有绝壁的艰险,有沙漠的空旷,也有雪峰的晶莹;山花丛中摇曳着浪漫,岩石背后窥伏着狰狞,静谧湖畔孕育着狂暴,骚动的峡风传送过温馨。视野有灰黄有碧绿,但更多的是血红;耳畔说声笑声喊叹声,但更多的则是风声雨声沉雷隆隆声……
沿着奥土斯,我辨认历史遗下的足印。有人的踪迹,也有驼的蹿窝。踪迹长长,是因为天隆雨和雪,地涌血和泪,山道变得十分的泥泞;蹿窝深深,是因为骆驼驮伏沉重,两峰之间,一副褡裢,一头装着撒拉尔人深重的苦难,另一头载着撒拉尔人未卜的命运。印窝纷杂,前接撒马尔罕,后伸东土……
沿着奥土斯,我一路遐想,一路感悟。遐想不尽精神亢奋,感悟历史悲怆人生。奥士斯,撒拉尔一本读不尽的书,一个解不透的谜,历史的注解,人生的诠释……
二
沿着奥土斯……
山忽高忽低,坡时缓时陡。
山脚下,我突遇风暴,旋风掀起漫天尘沙,发出凄厉呼啸,搅动天地一片浑沌。在绝望与恐怖的层层围困中,我口吐祈祷与诅咒,奋力攀援。越上一岭,风力渐退。一抹碧天,划开山鹰铁翅的力度。
至山腹部,我跃上那匹性烈如火的枣骝马,挥鞭冲过荆林棘丛。穹庐之下,掠过一人一骑的雄姿。我前胸后背,渗出殷红的血迹。天空和大地,送来各自的抚慰,托着绿风,托着彩霞,托着甘露,轻轻地,静静地,缓缓地,柔柔地,抚平我周身的伤痛。
离巅顶尚远,我自感气力不支。一牦犍自天而降。我毕竟未学会拽牛尾,只得谢绝其好意,而后手脚并用,艰难攀登,太阳照着前胸,月亮照着后背,前有小鸟引路,后有金鸡伴送,我不感到寂寞,更不觉得孤独,一步一步,向上挪动……
我明白,寻访火把神殿堂固然不易,受沐于火把圣光则更难。但,我毕竟循着祖圣的遗迹,爬上从未有过的高度,给后行者,留下一排歪歪扭扭的路标——
沿着奥土斯……
三贫牛市
卖牛买牛的多了,这里便成为牛市。
牛来自四百,去向八方。
牛种有黄牦犏,毛色有青灰花。文静恭顺的是牝牛,胡蹦乱跳的是公牛,从容反刍,逍遥自在的是失去生殖功能的犍牛。
牛多人更多,指手划脚。有卖牛的就有买牛的,有卖了牛再买牛的,或买了牛又卖牛的,还有不卖牛也不买牛纯粹围看热闹的,比如像我。
严格说来,我也不完全是闲得无聊瞎转转的,是房东啥三大哥要买牛,硬把我也拽了来。
我不会相牛,可哈三会。他懂得什么样的牛容易育肥上膘,价钱也合算。一个月后他家娶进儿媳妇,少不了要宰牛(宰牛却不谓宰而谓“使唤”)。
相牛时辰差不多,牛市便进入成交阶段,一伙人簇拥牙行进了场。
行行出状元,牙行算得个相牛状元。他是牛市的轴心,整个牛市围着他转。
他瘦高个子,深眼窝子,鹰钩鼻子,头戴一顶圆顶帽子,嘴巴上可真有两下子。
他扫一眼牛外表,扳一下牛牙口,揣一把牛脊背,不露声色伸过袖筒先跟卖主捏指码,转过身来再跟买主捏指码,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舒展开来,手掌往牛背上一拍,喝声“牵走!”唱出牛价,满场皆惊。土台上一群人相互交换神色,长者频频捋须,小辈咋舌叹服。一锤定音,不容置喙,买主卖主含笑付钱收钱,抓手言别。
看在眼里,我笑了笑:“这牙行的饭也太容易吃了。”哈三摇摇头,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牙行的学问深着哩。”他给我摆开了“牙行经”:作为市场经纪人,最起码要具备两条:一要懂行,二要公道。“牙行心头一杆秤”,一称肉斤,能估算此牛能宰多少斤肉,误差不能超出五斤;二称人心,做到生人熟人,当地人外地人,教内人教外人一个样。
我有点不服气:“这有何难?卖主坟价高买主还价低,两价相加取其中,我也就称得上是一懂行二公正了。”
哈三笑弯了腰:“照你这么说,我那读一年级的小尕娃也能当个好牙行了。”他解释道,对一名称职的牙行来说,袖筒里捏码只是个参照基数,在好多情况下变得毫无意义。比如卖主讨价适中,而买主还价偏低,或买主出价差不多,而卖主欺生,则漫天要价,或者双方都外行,讨价还价都是偏高偏低。面临这种情况,牙行就得凭自己的主见当机产断,促成生意。
“有这些事儿?”
“嗯,还有更新鲜的事儿呢!有一回文都的一个藏民牵来一头犏犍卖给甘都的回民,你猜怎么着?讨价一千,还价却是千二,还价高过讨价,在生意场上还是头一回听说……”
前面一阵吵闹声,两个买主卖主之间发生了争执。一个黑胡子的中年人似乎是外乡来的,牵着一头粗壮的犏犍,声称他的牛不宰四百斤肉他干脆白送,另一位壮汉是本地卖牛肉的,断言宰不过三百八。上百双眼睛一起盯向了牙行。在土台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那几位长者也停了下来,饶有兴致地看着牙行等待下文。无疑,这是一次对牙行群众性的,也是权威性的考核。只见牙行微微一笑,既不板着牛牙口,也不揣摸牛脊梁,却背着手绕着牛转了三圈,深邃的眼窝两道目光射向牛周身,似乎要将五脏六腑齐齐射穿,突然冒出一句:“三百八十五斤!”
不一会,满手是血的壮子跑来禀报:“宰了三百八十四斤!”
这下,我对牙行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趁着哈三相牛的空儿,我上前同牙行搭讪:“您大哥真是牛市一杆秤啊,不简单!”
牙行朗朗一笑,手指土台上几位,风趣地说:“我刚才一旦砸了锅,岂不丢尽牙行的脸?他们几个老秤杆能轻饶了我?!不朝我屁股上蹦几脚赶我滚蛋才怪呢……”
在赶着哈三买回的牛回家的路上,我细细回味着牙行压低嗓音说下的话:
“老前辈们个个是一杆秤,他们把本事传给了我们,他们把市场交给了我们,同时,他们也把驮子驮给了我们……”
哦,可敬的牙行们!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wenxuemingren/35999.html
-
赵大年山水画|赵大年简介详细阅读
公主的女儿 作者:赵大年[满族] 一 黄裁缝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黄秋萍。她今年52岁了,满头乌丝,身体也没发福,腿脚轻快,走起路来一股风,从背影看上去,好似30郎当岁儿的大嫂。正脸细看,眉清目秀,高鼻梁,绞过脸,面皮白净,只是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记载着她的年龄。她极懂礼貌,从不正面冲人说...
-
[张淇]张林鹂简介详细阅读
值得留恋的人生驿站 作者:张林鹂 一直听奶奶说她有个老同事,是抗美援朝时候认识的。当时奶奶刚参军,在前方医院里当护士。那个人也是。于是两个人认识了,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因为部队要转移,医院要分割,于是两个人分开了,战场的硝烟,使她们失去了联系,一下就是50年。这50年来,奶奶的朋友交了不...
-
张承志简介心灵史_张承志简介详细阅读
张承志 姓名:张承志 性别:男 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4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东济南 笔名张录山。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阿拉克足球》,中篇小说《黑骏马》,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张承志1948年初生,原籍山东济...
-
【张胜友作品】张胜友简介详细阅读
海之恋 作者:张胜友 一 大海无垠,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海之一隅,绿树婆娑如翡翠,屋宇错落如花园,琴声悠长如仙阁……啊,这就是相传远古时代为白鹭栖息之地——鹭岛。 鹭岛,又称之为厦门岛! 二 乙酉年末,新岁将临。 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
-
主持人张宏简介|张宏简介详细阅读
姑苏看水 作者: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
张锲简介|张锲简介详细阅读
张锲 张锲 1933年生,安徽寿县人。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在地球的那一边》、长篇小说《改革者》、话剧《金水桥畔》、电影《最后的选择》、长诗《生命进行曲》等。...
- 详细阅读
-
钟敬文全集|钟敬文简介详细阅读
钟敬文:我生命中的五四 五四是中国的一个超级民族节日。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像这样意义的节日在我国历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唯一的。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岁(按照中国旧历虚岁的算法),是一个已经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
-
[曾凡华简历]曾凡华简介详细阅读
在睢宁大地上行走 作者:曾凡华 1 我觉得,能在睢宁大地上行走,是一种缘分! 当了一辈子兵,走南闯北,从东北乌苏小镇到南海西沙群岛,从新疆红其拉甫到内蒙苏泊淖尔,我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然而,与地处黄河古道的睢宁总是失之交臂。 上世纪70年代初,撰写台儿庄战役小说,途经...
-
[作家鲁彦简介]鲁彦周简介详细阅读
鲁彦周 鲁彦周 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鲁集村。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凤凰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天云山传奇》、《古塔上的风铃》、《逆水》、《双凤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