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娅图片】单三娅简介
【tool.jxxyjl.com--中国文学名人】
爸爸时代的歌
作者:单三娅
爸爸老了,他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人沉默了许多。每到周末,儿女、孙辈、曾孙回家与他团聚,他也话不多了,大事小事只听我们议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但惟独一件事不变,那就是他始终热爱唱歌,不时地哼唱几句他当学生时的歌,延安时的歌,打游击时的歌。有时还引吭高唱起来,这时,他又成为了中心——我们全家都是他的听众。
爸爸最爱唱的几首歌,都是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有一首叫《热血》,词曲都很精彩,有着浓郁的时代风格:“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马牛?人道的烽火,燃遍了整个的欧洲。我们为着博爱、平等、自由,不惜任何的代价,甚至我们的头颅!我们的热血,第聂伯河似地奔流,任敌人的凶焰,赛过克利色姆当年的野兽,但胜利终是我们的,我们毫没怨尤。瞧吧,黑暗快要收了,光明已经射到古罗马的城头,古罗马的城头!”这首歌开始流行于1935年,爸爸在读中学。当时欧洲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反法西斯斗争,思想武器就是人道、自由、平等、博爱,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进步青年,都睁大眼睛注视着欧洲。爸爸忘了这首歌的作者是谁,经我的音乐界朋友查证,得知作词是田汉,作曲是冼星海。
听爸爸唱歌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能唱出一种特殊的味道。他不仅音准节奏很好,而且在需要注入情感的地方,还有自己特殊的技巧。比如有一首歌叫《毕业上前线》,前几句是:“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上前线。我们没有什么牵挂,纵或有点留恋。”“恋”字是一个低低的长音,很有万般留恋的意味。每唱到这里,爸爸眼中闪动着泪光,用他特有的颤音低沉地唱出,抒情而动人。我们姐妹很羡慕那个味儿,但谁也学不来。
爸爸是1938年高中毕业后从湖南老家跑到延安的。那时在延安算文化不低的,在陕北公学读完普通队后便考入高级研究班,还曾被推举为哲学科代表。爸爸说,延安有唱歌的传统,每当开大会前,大家都要唱一阵子,直唱得热血沸腾。《义勇军进行曲》、《延安颂》是唱得最多的。1939年,中央决定由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工人学校组成八路军第五纵队奔赴敌后晋察冀边区,罗瑞卿任总指挥,成仿吾任副总指挥。7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桥儿沟给大家做送行报告。爸爸当天作为值班的七班班长,坐在第一排。“我离毛主席顶多三米,连他裤子上的补丁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听到他端起缸子喝水的咕噜咕噜声。”爸爸操着湖南口音学毛主席那天的讲话:“同志们上前线去,我送同志们三样法宝:第一个,统一战线;第二个,游击战争;第三个,党的建设。”那之后不久,队伍就开拔了。
爸爸还有一件特别自豪的事,那就是他曾在行军路上指挥大家唱歌。即将奔赴杀敌报国的战场,年轻人个个热血沸腾。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歌声不断。爸爸那时显然属于活跃而有一定艺术感悟力的,于是给大家起个头、打打拍子的任务也就推不掉了。他还记得的歌除了前边提到的《毕业上前线》,还有《再会吧,在前线上》,这两首歌都是陕公老校长成仿吾和音乐家吕骥为了形势需要赶写出来的。“再会吧,在前线上,民族已到生死关头,抗战已到紧要时候。怕什么流血牺牲,坚决抵抗,把侵略的日本野兽都赶出中国的地方。中华民族儿女们,慷慨悲歌上战场,不复失地誓不还乡。我们先去了,你们就跟上,再会吧,在前线上。”爸爸至今唱起来还是一丝不苟,底气十足,可以想见,当时的他,瘦瘦高高,走在队伍里,挥动着手臂,该是多么英俊潇洒呀!当然行军途中也不是总能唱歌,爸爸说,从山西兴县曹家坡到盂县晋圭社,为了躲避敌人碉堡过封锁线,部队一晚上就跑了120多里,许多女同志和体弱者都掉队了,负责掩护的358旅也牺牲了许多人。
拿破仑说:一支笔等于三千支毛瑟枪。或许还可以说:一首歌等于三千门大炮。音乐确实有这么奇妙的力量。那个时代的歌,总有一种悲壮感,既不是生活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全国人民精神的支撑,热情的激励。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许多歌曲被重唱起来,人们发现,那些当年在匆忙之中为了战斗的需要写就的歌曲,却并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它们不空泛,不苍白;有形象,有情感;激情万丈,又不乏儿女情长。不仅父辈唱起来依然意绪难平,就连我们这些没经过那个时代的晚辈,听起来也是感慨万分。再一看它们的作者,都是大知识分子、时代精英。是啊,抗日的那一代人里,不乏才子俊杰,他们赶上了那个年代,于是放弃个人梦想、个人情感,以小我服从大我,投身于抵御外侮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有艺术造诣者,代表大众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从唤起国人的面之广、激发民众的作用之大来说,这些歌曲在抗战中的作用,真是怎么估计也不会高。
属于爸爸的那个年代过去了。虽然只是60年,但世事变化得如此彻底,从生活方式到行为准则,从物质到精神,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只有老战士、前辈人的在世,还不时提醒着我们,那个时代有过的挫折与磨难、战斗与牺牲。当然还有歌为证。我真希望除了“超级女声”之外,再搞一个“老战士歌唱大赛”,那样爸爸的歌唱才能就不会被埋没了,他肯定拿奖。那就等到抗战胜利70年时再说吧。爸爸腰板硬朗,他说自己肯定能活到那时,他就90大几了。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wenxuemingren/33290.html
-
赵大年山水画|赵大年简介详细阅读
公主的女儿 作者:赵大年[满族] 一 黄裁缝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黄秋萍。她今年52岁了,满头乌丝,身体也没发福,腿脚轻快,走起路来一股风,从背影看上去,好似30郎当岁儿的大嫂。正脸细看,眉清目秀,高鼻梁,绞过脸,面皮白净,只是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记载着她的年龄。她极懂礼貌,从不正面冲人说...
-
[张淇]张林鹂简介详细阅读
值得留恋的人生驿站 作者:张林鹂 一直听奶奶说她有个老同事,是抗美援朝时候认识的。当时奶奶刚参军,在前方医院里当护士。那个人也是。于是两个人认识了,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因为部队要转移,医院要分割,于是两个人分开了,战场的硝烟,使她们失去了联系,一下就是50年。这50年来,奶奶的朋友交了不...
-
张承志简介心灵史_张承志简介详细阅读
张承志 姓名:张承志 性别:男 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4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东济南 笔名张录山。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阿拉克足球》,中篇小说《黑骏马》,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张承志1948年初生,原籍山东济...
-
【张胜友作品】张胜友简介详细阅读
海之恋 作者:张胜友 一 大海无垠,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海之一隅,绿树婆娑如翡翠,屋宇错落如花园,琴声悠长如仙阁……啊,这就是相传远古时代为白鹭栖息之地——鹭岛。 鹭岛,又称之为厦门岛! 二 乙酉年末,新岁将临。 胡锦涛总书记仆仆风尘来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并亲切会见台商...
-
主持人张宏简介|张宏简介详细阅读
姑苏看水 作者: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
张锲简介|张锲简介详细阅读
张锲 张锲 1933年生,安徽寿县人。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在地球的那一边》、长篇小说《改革者》、话剧《金水桥畔》、电影《最后的选择》、长诗《生命进行曲》等。...
- 详细阅读
-
钟敬文全集|钟敬文简介详细阅读
钟敬文:我生命中的五四 五四是中国的一个超级民族节日。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像这样意义的节日在我国历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唯一的。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岁(按照中国旧历虚岁的算法),是一个已经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
-
[曾凡华简历]曾凡华简介详细阅读
在睢宁大地上行走 作者:曾凡华 1 我觉得,能在睢宁大地上行走,是一种缘分! 当了一辈子兵,走南闯北,从东北乌苏小镇到南海西沙群岛,从新疆红其拉甫到内蒙苏泊淖尔,我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然而,与地处黄河古道的睢宁总是失之交臂。 上世纪70年代初,撰写台儿庄战役小说,途经...
-
[作家鲁彦简介]鲁彦周简介详细阅读
鲁彦周 鲁彦周 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鲁集村。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凤凰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天云山传奇》、《古塔上的风铃》、《逆水》、《双凤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