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分咏例句]分咏诗钟的常见写法
【tool.jxxyjl.com--对联知识】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一、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 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12
《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XX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 作者冯再兴。见于《诗钟报》第四期(1995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12-
【叠字联大全7个字】叠字复字联欣赏详细阅读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山山海海山海关,雄关镇山海日...
-
【《笠翁对韵》十灰】《笠翁对韵》——灰详细阅读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注释:阆苑:阆风之苑,神话传说的仙人居地。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
-
【酒的趣谈】趣谈酒联详细阅读
我国是古老的酿酒之邦,从古至今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尤以酒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酒文化载体。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写道:“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曷 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惟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最早的酒联出现在宋代,尤以明清最盛。酒联,是文学...
-
【《笠翁对韵》微对巨】《笠翁对韵》——微详细阅读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注释:“红瘦”句: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举杯”句: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
-
对联的资料|对联知识——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详细阅读
对称美是对联的主要特点。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
- 详细阅读
-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春联的来历详细阅读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
-
【对联常识与技巧】网络对联技巧理论3详细阅读
三。技巧的创作与诊断 技巧之木人巷 学习技巧,总是在问怎样的技巧才是最好的技巧,是不是凭借出句精彩就算是技巧高手,我的回答不是的。真正的技巧工夫在于对技巧的理解与其内涵的拓展。综合自己以前所写些技巧文章的理解,重新赋予技巧新名---木人巷。取意思于少林寺的闯关名词。可以说,能闯过技巧的木人巷...
-
[对联的分类简介]实用对联分类简介详细阅读
“实用对联”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对联。主要包括八类作品:节日联、喜庆联、哀挽联、庭堂居室联、行业联、自题联、题赠联和名胜联。“实用”与“非实用”是相对而言的。“非实用”的对联主要指文学作品用联和游戏、斗智用联。下面各列举一些联例来简要说明八种实用对联的基本特点。一、节日联指“过节”(...
-
对联的学问|对联的学习方法——诗钟详细阅读
诗钟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文字游戏。从清朝中叶在福建兴起,很快传开,“五四运动”以后趋于沉寂,现在又逐渐兴起。 ^^一、诗钟活动的特点 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烧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