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
【tool.jxxyjl.com--对联知识】
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
死
“生”(注:此“生”字倒写)
只有2字。《庐山含鄱口石坊》联
湖光
山色
共4字。人名巧对:
孙行者
胡适之
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鉅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正由于不受字数限制,作者可以绘景抒情,叙事写意,纵笔议论,挥洒自如。联语句式可以长短错杂,有似宋词。有时为对仗需要还可用错位方式,如无情对: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梅黄”应作“黄梅”,为使“梅”与“李.对,“黄”与“白”对,错位为“梅黄”。程砚秋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赠以联:
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联首嵌砚秋原名,下联为使“上海”与“天下”对,故错位为“海上”,有时为强调某一成分而倒装,如格言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原是“有未曾经我读之书”“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意思平淡,现在把“有”的宾语“书”,“无”的宾语“事”提到主语位置上,读起来就增加了警策性。
然而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仗.它的要求是严格的。所谓对仗,就是要两两相对、成排而出,如同古代的仪仗一样。要求上下联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而且还要求平仄协调,这与律诗颔、颈两联的对仗要求是相同的。
清人李渔有《笠翁对韵》,内容涉及到对仗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试以“一东”开头一节来分析:
一、二两句“天对地,雨对风”,是要求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汉语中名词最多,于是古人又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宮室、服饰、饮食、文具、文学、器物、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严格的对仗当然要像《笠翁对韵》所举的那样让同一小类内的名词相对。但这确实很难,如杭州西湖岳庙内有一副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其中“山”对“铁”、“骨”对“臣”,都是不属同一小类的名词,实际上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了。
接着六句“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这是说上下联的结构应该相应.也就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最后八句“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里有三层含义:
第一,节奏要相同,句式要相应。“风高”两句都是“二三”节奏.“牛女”两句则同为“四三”节奏。“十月”与“三冬”联虽较长,但也是由“二二、四三”节奏构成的。
第二,平仄要协调。古人将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因为“不平”,所以通称为仄声。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声一定要相对,这样读起来才和谐悦耳。平仄相对的方法,与律诗相同。以五言为例,一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种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风高”两句的格律就属后一式。七言的格式也有两种,在五言的基础上于每联句首加两字,逢平加仄,逢仄加平;所加两字的平仄声相同。
对联的句型长短自如,平仄协调。总的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即每联内平平仄仄必须相间,两联间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五、七言对联由于与律诗诗句相同,因此格律要求也比较严格。尽管如此.也仍有可以变通的地方。一般来说(以七言为例),节奏点(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声是固定的,不允许改变。但第一、三、五字则有时候是可以变动的。如“牛女”两句的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第一字“牛”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第三字“二”则应用平声而现在用了仄声,这都是允许的。12
第三,联脚(即上下联的最末一字)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上联用仄声收,下联用平声收。这与律诗的情况也一样。如果上下联内又包含有几个分句,那就要注意分句句脚的平仄协调。如“十月”几句的格律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两个分句的句脚是“平、仄”,下联句脚为“仄、平”,正好相对。
以上有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平仄协调几方面,是对仗的一般规律。对于那些立意新、内容好的对联,即使在对仗上稍有小失,也不必求全责备。尤其是撰写长联的时候,由于文字较多,节奏与句法不免复杂,要求词性、结构、平仄严格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更允许有些变通。出于对仗的需要.上下联同一位置上避用相同的字,是对联写作的常规。如湖南岳阳楼联: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著两个“天下”,以突出洞庭湖之壮观和岳阳楼的雄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修辞现象,这种变通,未尝不可。
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它既表现在形式上,同时也反映在内容上:上下两联语意必须相联而不重复。从上下联关系上对仗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是并列的,明代解缙有一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下联互相补充,没有主次之分,妙在借助比喻讽刺了那些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人。
正对忌合掌,也就是上下两联不能说的完全同义。
云泽清光满
洞庭月色深
云泽是洞庭湖的古名,清光就是月色,“满”与“深”都是月朗光足之意,因此上下联完全同义。
反对,上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正说,下联反说,把治学之道阐述得十分透彻。
又如钟馗庙联:
奇才人不识
怪貌鬼能钦
钟馗是传说中的一位貌丑心美的捉鬼之神,他对鬼凶而对人善,民间奉之以辟邪驱鬼。传说他活着的时候却怀才不遇,屡试不中,羞归故里,触阶而死。
上下联首二字互文,而以“人不识”与“鬼能钦”来对比映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给人强烈的震撼。
串对,也称流水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或为连貫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是目的关系,等等。如果两联分别独立开来,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白。如广州鼎湖半山亭联:
到此处才行一步
望诸君莫废半途
在内容上,下联是紧承上联而发的。给人以忠告,使人增添前进的勇气。
又如启功有联曰: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假设,下联推论,写得耐人寻味。
对仗决定了对联的匀称性,而勻称性也规定了对联的书写格式。对联直行书写,悬挂张贴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字数较长的对联如一行写不完时,可换行写下去,但上联是从右往左排,而下联从左往右排,以求对称平衡。换行后第一字也应与前一行排齐,不得高于或低于前一行。
12
-
【叠字联大全7个字】叠字复字联欣赏详细阅读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山山海海山海关,雄关镇山海日...
-
【《笠翁对韵》十灰】《笠翁对韵》——灰详细阅读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注释:阆苑:阆风之苑,神话传说的仙人居地。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
-
【酒的趣谈】趣谈酒联详细阅读
我国是古老的酿酒之邦,从古至今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尤以酒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酒文化载体。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写道:“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曷 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惟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最早的酒联出现在宋代,尤以明清最盛。酒联,是文学...
-
【《笠翁对韵》微对巨】《笠翁对韵》——微详细阅读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注释:“红瘦”句: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举杯”句: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
-
对联的资料|对联知识——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详细阅读
对称美是对联的主要特点。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
- 详细阅读
-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春联的来历详细阅读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
-
【对联常识与技巧】网络对联技巧理论3详细阅读
三。技巧的创作与诊断 技巧之木人巷 学习技巧,总是在问怎样的技巧才是最好的技巧,是不是凭借出句精彩就算是技巧高手,我的回答不是的。真正的技巧工夫在于对技巧的理解与其内涵的拓展。综合自己以前所写些技巧文章的理解,重新赋予技巧新名---木人巷。取意思于少林寺的闯关名词。可以说,能闯过技巧的木人巷...
-
[对联的分类简介]实用对联分类简介详细阅读
“实用对联”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对联。主要包括八类作品:节日联、喜庆联、哀挽联、庭堂居室联、行业联、自题联、题赠联和名胜联。“实用”与“非实用”是相对而言的。“非实用”的对联主要指文学作品用联和游戏、斗智用联。下面各列举一些联例来简要说明八种实用对联的基本特点。一、节日联指“过节”(...
-
对联的学问|对联的学习方法——诗钟详细阅读
诗钟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文字游戏。从清朝中叶在福建兴起,很快传开,“五四运动”以后趋于沉寂,现在又逐渐兴起。 ^^一、诗钟活动的特点 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烧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