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案】刘振华简介
【tool.jxxyjl.com--中国军事名人】
刘振华
姓名:刘振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1年
籍贯:山东泰安人
刘振华将军,山东泰安人。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鲁中军区三分区九团政委,人民自卫军直属支队政委兼宽甸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辽宁军区独立第三师副政委,东北野战军三纵七师政治部主任、师长,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1949年12月,席卷中国大陆的解放战争已到尾声。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除在四川和广西偏远大山中尚有小部与解放大军顽抗以外,大陆其余地方基本上战火已息。丧失了大陆的蒋介石此时只能凭借海洋天险,企图据守台湾、海南为主的岛屿,与解放军再作最后的对抗。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仅比台湾岛小350多平方公里。海南岛北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峡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全岛四面环海,地理形势险要。人们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已经两个月了,琼州海峡上空还是乌云滚滚,海南岛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解放海南岛非常关注。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赴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中苏会谈的第三天,就渡海作战的部署问题复电中南军区,并作了详细的指示。
21950年2月1日和2日两天,十五兵团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渡海作战的具体决策与组织指挥者,是叶剑英和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这个会议决定了海南作战的基本方针:“首先采取以夜间分批小部队偷渡,加强琼纵军事力量,改变岛上敌我形势,再配合我大军强行登陆”。决定登陆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决定由两个军各准备一个加强团实施偷渡,取得经验,以利再战。
带领四十军加强团首批偷渡琼州海峡的重任,落到当时还非常年轻的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肩上。
星夜启航
1950年3月26日。清晨。是一个好天气。宽阔的琼州海峡被初升的太阳照成一片金色,朝霞如彩练拖散在海面上。海岸上,81艘战船停泊在港口里,整装待发。
说是战船,实际上基本是临时改装的打渔木船,其中只有9艘机帆船。然而经过前一段时间艰苦的海上训练的官兵们士气高昂,摩拳擦掌。这些从东北打到海南的解放勇士们,虽说都是北方汉子,许多人压根连海都没见过,更不要说上船了。一开始闹过许多笑话,更吃了不少苦头,但两个多月的海上训练仍见奇效。现在不仅是人人能划船,不晕海,而且真正的水手、炮手、船上神枪手也比比皆是。战争调动起了人们所有的潜能。
早饭以后,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回来的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在军师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灯楼角起渡指挥所。刘振华听说马白山副司令要和偷渡团同船过海,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说:“有马副司令员和我们一起,完成这次任务更有把握!”马白山在海南岛战斗了二十年,在航海、登陆以及敌后工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可谓是熟门熟路。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听刘振华汇报完偷渡部队准备情况以后风趣地说道:“好!真是万事俱备!”
1950年3月26日下午,夕阳西坠。四十军加强团2991人在刘振华的带领下宣誓出征。士气高昂。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压倒了滚滚波涛的呼号。“坚决完成任务,打好解放华南的最后一战!”“为人民立功,用胜利回答首长和同志们的期望!”刘振华和马白山副司令员站在改装的机帆船上,最大的这艘机帆船被用作他们的指挥船。一声令下,升帆起锚。三发红色信号弹射向蓝天,81艘战船鼓帆离港。
天黑下来了。大海上空有几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光芒。刘振华站立船头,看着船尾指示灯发出闪闪的红光。碧波浩瀚的大海神秘莫测。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风停了,波平浪静,大海犹如镜面,船队行驶的速度立即减慢了下来。刘振华让报务员向上级发报,又回头问马副司令员和身后的三五二团政委邹平光:“照这样航行,拂晓能登陆吗?”两人说:“下令摇橹,机帆船开动机器。”刘振华立即向部队下达命令:以人力代替风力,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午夜24时,海面上开始起雾。雾浓到三米开外便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步。在船头打开手电筒,船尾看不见。船与船之间谁也看不到谁,整个船队在迷雾之中消失了踪影。正在这时,他们听到敌人的夜航机在头上叫,海面上也传来马达声。探照灯划过来,又熄灭了。感谢这海上的浓雾帮了偷渡的忙,船队没有被发现。
但是浓雾也使我们船队的联络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各船之间各种联络手段、联络信号都失效了,仅有的无线电只能联络各营的指挥船。原来,这支以木帆船为主组成的部队,船只大小不一,靠风航行,速度不一。及至碰上如此大雾,队形便乱了,各自无法了解相互的位置,只好各自依靠指北针、海图来判断方向。但这样下去,怎么能保证船只一齐在临高角登陆呢?作为整支船队的总指挥,刘振华没想到会遇到如此严重的情况。他立即召集其他领导同志紧集商议,定下决心:为了解放海南岛这个大局,坚决按预定战斗方案,只能前进,绝不回航。即使失掉联系,各船机动靠岸,单船也要登陆,单人也要上五指山。刘振华把这个决心向军指挥所报告,得到的回示是:“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按原定计划执行。”
指挥船开动机器,用机帆船的马达声引导附近船只急速向西南划行。凌晨3时左右,三五三团二营和九二炮连与敌人的炮艇遭遇了。刘振华立即命令九二炮连向敌开火,数十发炮弹在敌舰艇周围爆炸,吓得敌炮艇掉头就跑。
接近天亮,海水的流向变为“东流水”,成为航行的逆流水。加上海上无风,船只难以掌握航行方向,被迫地飘向东南。战士们奋力划桨。出发时整齐的船队这时已难成队形,各自在浓雾逆流中分散地然而又是顽强地前进着。
战争奇迹
海南岛的国民党守军有陆海空军10万余人。蒋介石为了保住这块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的跳板,撤销了海南警备司令部,另行成立海南防卫司令部,由薛岳取代“岭南王”陈济棠出任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岛上全部守军。
薛岳在海南岛重整旗鼓,凭借国民党基本完整的海、空军,妄图依海据险,凭借优势,再显昔日威风。薛岳设置的“立体防御”第一体系是海空阻拦,以强大的海空力量与没有海空军的解放军做海上交战,消耗我军渡海作战的有生力量。第二道体系是海岸防守。薛岳把岛上守军编为四路,划分东西南北四个守备区,据险临海,分兵把关。第三道体系是岛上防线。薛岳还针对解放军渡海登陆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岛上设置了三道防线,层层紧缩。他还调动兵力,安定后方,清除内患。不能不承认薛岳的指挥能力和对海南守敌的控制能力。他自己也为之猖狂得意,梦想解放军攻海南岛也和攻金门一样失败,从而使他重新名扬天下。薛岳的立体防御,以他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严密的防线,竟然被人民解放军驾着普通的渔船星夜突破。天快亮时,大雾仍然未消。刘振华站在指挥船船首上,依然看不见东西南北。军首长不断来电催问船队到达什么位置?离登陆点多远?但他无法回答。他们自己也搞不清船队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正前方迷茫的海面上隐约现出一条朦胧的山廓。他们听到右前方远处忽然传来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刘振华问马副司令员,马副司令员说:“可能是接应部队在临高预定登陆地点和敌人打响了。现在我们对面的海岸可能是澄迈县的海岸。”从现在的船位到临高,至少还需要三个小时。再赶到预定地点登陆显然是不可能了。而且就在这时对岸的守敌发现了偷渡的船队,密集的火力向他们扫射过来。刘振华的指挥船发出命令:就近靠岸,强行登陆!
以机帆船改装的指挥船开足马力,首先向岸边冲去。水面上漂浮着敌人设置的爆炸性和非爆炸性障碍物,指挥船巧妙地绕来绕去。漂散的船队不断用报话机请示登陆点,刘振华干脆下令:“向我靠拢!朝马达的声音方向靠!”在激烈的枪炮声中,不少船只中弹下沉了,也有的船体被打漏,有的机器被打坏。战士们全然不顾,只是拼命朝岸边划船。有的纵身跳下海去,推着被打坏的船只向岸上冲。
就这样,各自为战,各船为战,四十军加强团在东起林诗港、玉包港,西至红牌港一带先后登陆。原来预定的登陆点由一个变成数个。刚一上岸,激烈的战斗就展开了。但一到陆地上,解放军战士简直如猛虎添翼,穿插迂回,攻坚拔点,岛上的国民党守敌都被吓傻了眼。登陆部队和琼崖纵队接应部队一汇合,薛岳的“伯陵防线”哪怕再有十八道,也如同泥砌纸糊一般。
几乎与此同时,四十三军加强团也成功登陆。两军立即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第四野战军诸首长发电报告我军胜利登上海南岛的消息。此后,岛上战役由攻坚、决战很快变为解放军的天涯海角大追击。我人民解放军后续部队大举登陆,国民党10万大军溃不可收,除少数从海上逃跑外,基本上被全部歼灭。海口市于1950年4月23日宣告解放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
海南岛战役,持续了57天,歼敌5万余名,取得空前的胜利。四十军、四十三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支援,没有现代化的渡海工具的条件下,以木帆船和少数机帆船对拥有海陆空立体防御的10万守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迷梦。对海南岛战役始终密切关注的毛泽东,在海南岛全部解放的前三天,十分兴奋地给胡乔木写了一封信:
乔木同志:
海南岛即将全部解放,请起草一个贺电,待榆林港解放时即发表。
贺电于5月5日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由新华通讯社播发。电文在祝贺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号召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当利用海南岛战役的经验,积极准备,为解放台湾、西藏,彻底消灭全部残匪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junshimingren/32263.html
-
朱怀冰部|朱怀冰简介详细阅读
磁武涉林战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河北省磁县、武安县、涉县及河南省林县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役。 2月初,国民党顽军鹿仲麟、朱怀冰、孙殿英等部进攻八路军太行区。中旬,朱怀冰部在武(安)、涉(县)公路以南、漳河以北,袭击八路军第1...
-
【袁国平的简介】袁国平简介详细阅读
袁国平 袁国平(1906年—1941 1),湖南宝庆(今属邵东县)人。 袁国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因积极参加长沙学生运动,被选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5年11月在上海参加“南国社”。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
任常伦连_任常伦简介详细阅读
任常伦:作战勇猛的战斗英雄 在山东省栖霞县东部巍峨的英灵山顶上,昂然屹立着雄伟壮观的抗日烈士纪念塔。塔西面,有一尊八路军战士的铜像,持枪伫立,雄视前方,守卫着美丽的胶东半岛,他就是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1921年,任常伦出生在山东省黄县 今龙口市 孙胡庄 现为常伦庄 一个...
-
[国民党阎锡山简介]阎锡山简介详细阅读
太原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
-
牛元峰|牛元峰简介详细阅读
直罗镇战役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1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陕西省鄜县(今富县)境内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 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率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红15军团(总指挥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刘志丹)取得劳山战役之胜利。11...
-
【粟裕个人资料简介】粟裕简介详细阅读
粟裕 粟裕(1907 8 10—1984 2 5),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粟裕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924年春到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
张学良简介_张学良简介详细阅读
张学良 中文名称: 张学良 又 名: 毅庵 汉卿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生 卒 年: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
-
聂凤智|聂凤智简介详细阅读
聂凤智 聂凤智(1913—1992 4 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湖北礼山(今大悟)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
-
张成武简介_杨成武简介详细阅读
杨成武简介 杨成武又名杨能俊,1915年10月27日生于长汀县宣成乡。 杨成武年幼时就读于村内私塾和教会小学,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到县城读中学,从此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投身革命,加入共青团。1929年1月参加了古城、四都农民暴动和赤卫队,任少年武装先锋队大队长。3月...
-
[许世由个人资料简介]许世友简介详细阅读
许世友 许世友(1906 2 2—1985 10 2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许洼)。8岁入少林寺,习武8年,后到吴佩孚部队当兵。1926年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第1师1团任连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回乡,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