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巡】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
【tool.jxxyjl.com--传说】
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劳动生活原始面貌的真实再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赵巡按治贪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赵巡按治贪官》
赵巡按姓赵,名文炳,字含章,号光世,河北任县后大宋人。万历年间,隆庆五年中进士,曾任湖北、山西、陕西巡按。居官清正,处处为黎民百姓谋求福利,因而有好多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虎星现形相传赵文炳,从小家里穷,就根本没法上学。可他很愿意念书认字,看到别的孩子们上学,挺羡慕。每天下地拾柴火回来,无论早晚,路远路近,总要绕到学堂哩,旁的孩子们上课,他就站在窗户外边。旁人学几遍学不会,他听一遍就记在心里。回到家里,抽空就练习书写。
有这么一回,赵文炳拾柴禾回来,又路过学校。正赶得学生都放学了。他就在影壁墙的后面,写了诗文。
第二天,老师发现了,一看那字写的又规整,又有笔力。上课时,老师就问,“影壁墙后面的诗文是谁写的?”满教室的学生都不吭声。后来,有个学生说:“那字是赵文炳写的。”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出息,就到他家里,想让他上学。赵文炳的爹爹说:“上学是好事,文炳他又爱学习。可是家境太穷了。别说旁的,就连学费也拿不起啊!”老师说:“只要肯让孩子上学,学费的事儿,我愿垫上。”老师既然这么好,文炳的爹爹也就答应了。从此,赵文炳就上学了。他每天早到晚归,所学功课都能背诵如流。
一天早晨,学生都来上学。突然,发现教室的桌前趴着一只老虎,学生们“哄”的一下,吓得五零十散。这事禀给老师。老师觉得很奇怪,这平原地带,又不是山区,怎么能有老虎跑进学校?于是,跟着学生去看,果真有只老虎趴在桌前。他壮着胆子,咳嗽了一声。这只老虎霎时不见了。原来是赵文炳,来学校过早困睡在桌子前。因他是属虎的。这事被孩子们传了出去。乡邻们都说:“这是老虎星现形了?”
惩办经纪赵巡按从小家里穷,每年春冬农闲季节里,跟着爹爹到彭城瓷窑上用小车推碗卖。一次,去彭城推碗,为了省个盘缠,带了一兜康菜饼子。一百多里的路,一直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黎明,才到了瓷窑。这天,偏偏下了大雪,身上带的五十吊铜钱,又全买成了瓷碗。爷俩忍饥挨饿,费劲把火,刚装好车就要往回走。这时候,来了两个人,说是“经纪”,瞪着眼说:“哎,推碗的!”,他爹爹忙答话:“小叔,有啥事啊?”,“装什么晕!快给装车费!”小文炳挺着胸脯说:“您脚手没动,碗是俺自己装的,凭啥要装车费!”“这是规矩!”,“啥规矩?明明是耍赖!”经纪掂着巴掌就打来:“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敢犟嘴。。”他爹忙作揖赔礼“他个孩子家,不懂事。请小叔别跟一个小孩子家一样!”“不行,拿钱来!”“俺实在一个铜子也没有了。”另一个经纪更厉害“他妈的别啰嗦,不给钱就扒衣裳!”说着,两个家伙就动起手来。他爹跪在地上央求:“天这么冷,可怜可怜俺爷俩吧!”好说歹说就是不行,硬将他爹的棉袍扒了下来。爷俩没办法,只好把冤气往小车上使。一路又饿又冻,回家后他爹得下个重病就死了。
一晃十来年,文炳考中,当了巡按,来到彭城瓷窑上,想跟坑害穷人的经纪算账,便召集所有的经纪说:“在十来年前的一个冬天,老太爷丢了个破棉大袄,谁拾到了,重重有赏!”那俩家伙觉得该着发财了,就把破棉大袄献了出来。
赵巡按讲明真情,每人重赏八十大板。当众取缔了这个行会,并立下了碑文:“今日无经纪,明日无经纪,后日也无经纪。”下边坠着八府巡按赵文炳的名字。
碑上没有写年、月、日,啥时候起,啥时候止。从这谁都不敢再要装车费了。一直传到现在,彭城瓷窑上的顾客,都没有这份额外花销。
一把沙土赵文炳当了巡按,每天上朝,老是愁眉苦脸,没有笑模样。有一天,皇上问他:“赵爱卿,为何愁眉苦脸?”“万岁啊,你哪知道?我在朝当官,吃的又饱穿的又暖,可家乡地薄土碱,黎明百姓上顿接不住下顿,交不了钱粮啊!”“这点小事算不了啥,派个人查访查访就是!”
赵巡按马上派了钦差,赴任县、南和查访。临走时,巡按作了安置。钦差到了任县、南和,查遍了黎民百姓,知道有“任县南和不求天”的说法,如果这样禀报圣上,就辜负了赵巡按为民减轻负担的好意。正愁没法交旨,碰巧,有个村子的百姓挖井,正挖到流沙层,就抓了一把沙土带回来。
上朝时,钦差将沙土奉上,说:“巡按大人的家乡,好多都是这样的土,请万岁查看!”皇上看见了这把沙土,就颁发圣谕:“凡是这样的田园统统免粮。”赵巡按下朝以后,连夜赶回家乡,并制做了数万面黄色小旗,挨着地块插了起来。
财东豪绅,见自家地块里插上了赵巡按的黄色小旗,准是要“号”地亩了,偷偷将小旗拔掉,都挪到了贫民百姓地里。
事毕,赵巡按宣布:“凡插黄色小旗的地块,统统免交钱粮。。”着一下,富豪人家都瞪了眼,广大黎民百姓,都高兴得拍手大笑。一顶歪脖皇陵伞传说赵巡按回家,总不登州、府、县衙门的门槛。到在家里好给乡邻帮忙。
有这么一年夏天,赵巡按正给一家过“红事。”忽然间“当当当”地敲起大锣来,大伙都挺害怕。巡按一问才知道,外号叫“钱串子”的县官,谁家过个红事,他都要登门要钱,只要一出城,不知该有多少家要倒霉!
赵巡按不吭不呵,站在歪脖皇陵伞下。锣声响过,衙役高喊:“县太爷来了,黎民闪道!”县官一见百姓都不动,急眼了:“那个不挪,重打四十。”衙役禀报:“老爷,人群伙里,有顶歪脖皇陵伞!”“啊!”县官吓得就想尿裤子,赶紧下轿磕头。“不知巡按大人在这里,下官有罪!”赵巡按说:“恕你无罪!”县官说“红事用啥?请大人吩咐!”赵巡按向乡邻递了个眼色:“缺啥?就和父母官说吧!”这时候,有个老头摘下头顶上的草帽说:“小民办喜事,缺钱,上点“份子”吧!”县官听见是让拿钱,真比刮肉还疼哩!。可是有赵巡按在场又不敢不拿,就接过草帽,叫衙役给了一帽子碎银子,说:“衙中还有事。”这个县官就像见了鹰的兔子赶紧溜走了。赵巡按笑着对老头说:“您老拿的家伙太小了,怎么不给他拿个大筐?”乡邻百姓一阵哈哈大笑。赵巡按要回京了,向乡邻们说:“有啥事尽管说话!”大伙说,“这回办喜事,有您在场,可您走后……”为了对付县官的搜刮,赵巡按就将歪脖皇陵伞留下。谁家娶媳妇,就撑起了这把伞,吓得县官再也不敢登门了。赵文炳一生跟亲族和睦,轻财厚友,内外亲属得其资助的有十几家。他尤其关心地方公益事业,诸如,捐资建校,资助贫士,开河引水,建桥修闸,其功在当时,施惠后代,至今仍为任县民众所称颂。
巡按简介:
唐天宝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乐元年(1403)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划定了监察范围。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另外,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会有一璫杀人,公(袁可立)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借。”
-
[安丰塘大蛇的传说故事]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安丰塘,是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安丰塘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来是一座城池,叫安丰城。 一次东海龙王的一条幼龙乘大风大雨出海游玩,不幸摔落在安丰城外,身受重伤动弹...
-
[节日来历的民间传说故事]牛头马面来历的民间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牛头马面是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小编为你整理的牛头马面来历的经典传说,欢迎大家阅读。牛头马面来历的传说 牛头马面原在地府掌管实权,后来为什么当了阎王手下的一个捉人差役?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丰都城有个姓马的员外,在城内算是个财权双全的巨头。按说...
-
[关于杭州的经典传说]鸡的经典传说详细阅读
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禽,我们的餐桌上也会经常出现,那你们知道有关鸡的传说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鸡的经典传说,欢迎大家阅读。鸡的经典传说篇一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大地热得像一块烧红了的铁块,人们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人们请来了一位力气大、箭法准的勇士,让他把太阳射下来...
-
[白族民间故事]白族民间故事详细阅读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白族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一:白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
-
鲤鱼精的传说故事_鲤鱼精的传说详细阅读
尽管民间传说和历史属于两种不同的话语类型,但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传统的传说论认为,传说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鲤鱼精的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鲤鱼精》 许少君是个书生,家住太湖北岸。他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他的伯父伯母经常...
-
[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100字]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那么你知道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篇一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陵园城东门外 距陵墓一公里半。大厅里陈列着许...
-
风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汇集_刘伯温风水故事的民间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出名的风水大师叫刘基,字伯温,他是一个占卜高手能掐会算的,有着半仙体之说!那时的刘伯温是朝中的军师,很被皇上看重的。现在就来看看这位传奇的刘伯温的风水故事吧!刘伯温风水故事的传说一 刘伯温一肚子诗书,浑身的能耐是真,可就是家中没有钱财去孝敬当权的赃官们,自然也就别指望考上个...
-
胡惟庸 刘基|胡惟庸谗言害刘基的故事详细阅读
民间故事一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所流传下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观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胡惟庸谗言害刘基》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胡惟庸谗言害刘基》 辅佐朱元璋开国的武臣要推徐达、常遇春。文臣首推李善长、刘基。而朱元璋常把刘基比作汉朝的张良、三国的...
-
白族火把节由来的传说|火把节由来的传说详细阅读
导语: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
-
[中国百家姓的传说故事]百家姓大性的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大性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一、百家姓与“赵钱孙李” 提到百家姓,很容易让人想到宋代《百家姓》中开头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