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驸马爷]驸马爷的悲剧
【tool.jxxyjl.com--传说】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千百年来在民间代代相传,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驸马爷的悲剧》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驸马爷的悲剧》
明神宗年间,安徽人冉兴让当上了驸马,从一般人到驸马,可谓一步登天,冉兴让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他在京城的一家饭庄大摆宴席,宴请老乡,真是威风到了极点。
这时,一个人对冉兴让说:“听说宫里规矩特多,老兄可要小心了。”冉兴让微微一笑道:“规矩再多,也是对付下人的,想我堂堂驸马爷,总不至于天天像下人一样吧。”那人摇摇头,说:“老兄此言差异。我问你,公主嫁过来时,老宫人是否一起过来了?”冉兴让点点头,说:“我知道,这是宫里的规矩之一。不过,她只是一个管家婆,能奈我何?”众人连声符合。
酒足饭饱,冉兴让回到府里,等待着公主的宣见。这时,冉兴让才从刚才的气氛中回过神来。其实,刚才那人说的一点没错,只是因为面子,冉兴让不好直说罢了。当时,被人们视为幸运之神的驸马爷,并非个个身价百倍,那时候公主出嫁,虽由皇帝赐以府第,与丈夫同位,但按规矩,公主不和公婆同住,免得公婆日日要对公主行君臣大礼,三拜九叩。而驸马又必须对父母尽孝道,所以干脆让驸马住在外舍,驸马要见妻子,须先由公主“宣召”,所以不便时时求见。公主要见丈夫,也得找个什么理由才宣召,然后由下人奔走传达,还要赏赐花钱。麻烦的是,一些管家婆常常从中作梗,致使驸马和公主如牛郎织女,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名为夫妇,却难得有机会同床共枕。
现在,年轻的冉兴让在酒精的作用下,在屋里焦躁地来回踱步。他望望窗外皎洁的月光,嘴里骂了一句,推门出去了,他决定去找自己的妻子。
其实,此时的公主也在寝食难安地等着丈夫的到来。他正想找个什么理由宣丈夫过来,忽见房门一开,冉兴让闪身进来了。公主心头一喜,也不顾礼节了,冲过去扑到丈夫的怀里。
一阵热吻后,公主忽然抬起头问:“奶娘知道吗?”冉兴让说:“不知道,我偷偷进来了,过来时,我看到她正跟一个老太监在东厢房喝酒。”公主听完赶紧一把推开冉兴让,焦急地说:“不行,这样就违反了宫里的规矩。”正在兴头上的冉兴让哪管这些,他嘴里说着“让这些规矩见鬼去吧”,就开始解公主的衣带。公主想拒绝,但却浑身无力,任由冉兴让将她抱到床上……
这时,房门突然被撞开了,公主连忙扯过被子将自己的裸体盖住。冉兴让定睛一看,气呼呼进来的,正是公主的奶娘、本府管家婆梁兴女。
“冉兴让,你好大胆。来呀,把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打出去。”
梁兴女一声令下,冲进三四个太监,冲到床前,将光着身子的冉兴让一把扯下来,不顾冉兴让的大喊大叫,架起来就出了屋。冉兴让原以为即使梁兴女知道了,花几个钱就过了,没想到老婆子一点不给情面。
公主又羞又怒,但又无可奈何,因为按规矩,梁兴女一点都不过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被打出府去。
看着冉兴让被赶出府,梁兴女白了一眼公主,嘴里嘟嘟囔囔地回去了。
和她喝酒的宦官叫赵进朝。赵进朝见她回来,就问咋了,梁兴女一五一十地将事情讲了一遍。
赵进朝说:“下一步你想怎么办?”
“该咋办咋办!不经老娘的同意就私会,这还了得!”
赵进朝将酒盅里的酒喝下,附在梁兴女耳边嘀咕了一番,梁兴女连连称是。
再说公主,本来正当的事被梁兴女搅了,她气地直哭,想来想去,总感到憋曲。自己怎么说也贵为公主,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竟会是这样的结果。她决定明天去见母后,告梁兴女一状。
天刚亮,公主就收拾利落,坐轿来到宫门前,但太监却说皇后今天身体不适,不能召见她。
“母后身体不适我才要去看望啊?快让开!”公主气呼呼地说。
太监深施一礼道:“公主息怒,我也是奉命行事,刚才皇后说了,除了皇上,谁都不见。还望公主海涵。”
公主知道硬闯是不行的,只好怏怏地打道回府。
这边公主见皇后吃了闭门羹,那边冉兴让想见皇上,也未能如愿。
被赶出府后,冉兴让越想越气,想想自己是皇上的女婿,怎么说也比梁兴女亲近。于是,连夜书好奏章,打算去告御状。谁想,刚进宫就碰到了赵进朝。赵进朝笑着问:“驸马进宫何事?” 冉兴让说:“我要面见圣上。”赵进朝说:“请吧。”就在前边领路。刚拐过月亮门,赵进朝大喊一声:“还不动手!”没等冉兴让回过神来,十几个太监将他团团围住,棍棒雨点般落下,冉兴让连忙护住头,转身就跑。众太监不依不饶,在后面仅仅追赶,直打得冉兴让哭爹喊娘。
跑进自己的府门,冉兴让才站住,扶着门廊“呼呼”直喘粗气。管家见他衣冠破烂,遍体鳞伤,连忙扶他进屋,找些药膏给冉兴让涂到伤口上。
“老爷,这还有王法吗?一个太监竟敢打驸马爷?”管家愤愤不平地说,“去皇上那里参他一本!”
冉兴让苦笑了一下,心说:“我要见到皇上,就不至于挨打了。”
这在这时,门口有人喊:“圣旨到,冉兴让接旨!”
冉兴让连忙出屋,跪在当院。一个太监撇着嘴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冉兴让贵为驸马,竟不知廉耻,做出伤风败俗之事,今收回蟒衣玉带,罚至国学反身三月,不许再奏。钦此。”
接过圣旨,冉兴让一头雾水,自己连皇上的面都没见到,皇上怎么可以这样下结论?
原来,梁兴女将冉兴让打出府去后,赵进朝给她出主意,让她来个恶人先告状,于是,她连夜到了宫里,将当晚之事奏于皇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谎说冉兴让不顾她的阻拦,一进府就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在院子里走。皇后一听就生气了,马上将此事告诉了皇上。皇上一听更是气得不行。所以,冉兴让和公主的求见都被阻止。不仅这样,当有人告诉皇上冉兴让挨打时,神宗说:“打得好,不打不足以正宫里的风气!”就这样,冉兴让窝窝囊囊被打、糊里糊涂地被软禁。而那个管家婆梁兴女,仅仅受了个取回另差的处分。
而这些事,公主一直都蒙在鼓里。
驸马简介:
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
-
[安丰塘大蛇的传说故事]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安丰塘,是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安丰塘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来是一座城池,叫安丰城。 一次东海龙王的一条幼龙乘大风大雨出海游玩,不幸摔落在安丰城外,身受重伤动弹...
-
[节日来历的民间传说故事]牛头马面来历的民间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牛头马面是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小编为你整理的牛头马面来历的经典传说,欢迎大家阅读。牛头马面来历的传说 牛头马面原在地府掌管实权,后来为什么当了阎王手下的一个捉人差役?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丰都城有个姓马的员外,在城内算是个财权双全的巨头。按说...
-
[关于杭州的经典传说]鸡的经典传说详细阅读
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禽,我们的餐桌上也会经常出现,那你们知道有关鸡的传说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鸡的经典传说,欢迎大家阅读。鸡的经典传说篇一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大地热得像一块烧红了的铁块,人们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人们请来了一位力气大、箭法准的勇士,让他把太阳射下来...
-
[白族民间故事]白族民间故事详细阅读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白族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一:白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
-
鲤鱼精的传说故事_鲤鱼精的传说详细阅读
尽管民间传说和历史属于两种不同的话语类型,但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传统的传说论认为,传说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鲤鱼精的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鲤鱼精》 许少君是个书生,家住太湖北岸。他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他的伯父伯母经常...
-
[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100字]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那么你知道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兵马俑的传说故事篇一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陵园城东门外 距陵墓一公里半。大厅里陈列着许...
-
风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汇集_刘伯温风水故事的民间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出名的风水大师叫刘基,字伯温,他是一个占卜高手能掐会算的,有着半仙体之说!那时的刘伯温是朝中的军师,很被皇上看重的。现在就来看看这位传奇的刘伯温的风水故事吧!刘伯温风水故事的传说一 刘伯温一肚子诗书,浑身的能耐是真,可就是家中没有钱财去孝敬当权的赃官们,自然也就别指望考上个...
-
胡惟庸 刘基|胡惟庸谗言害刘基的故事详细阅读
民间故事一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所流传下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观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胡惟庸谗言害刘基》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胡惟庸谗言害刘基》 辅佐朱元璋开国的武臣要推徐达、常遇春。文臣首推李善长、刘基。而朱元璋常把刘基比作汉朝的张良、三国的...
-
白族火把节由来的传说|火把节由来的传说详细阅读
导语: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
-
[中国百家姓的传说故事]百家姓大性的传说故事详细阅读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大性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一、百家姓与“赵钱孙李” 提到百家姓,很容易让人想到宋代《百家姓》中开头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