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政委张浩简介】张浩简介

中国政治名人 2021-06-18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中国政治名人】

  张浩

  张浩,原名林作培,曾用名林育英、林仲丹,化名林春山、李生等,1897年2月25日生于湖北黄冈县。  

  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参与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长沙人力夫罢工,先后任上海杨树浦部委书记、武昌市委工委书记、满州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书记等。1933年,受中共中央委派参 加赤色职工国际在苏联举行的国际职工代表大会,任中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为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期间,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参与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35年11月受共产国际指派回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接通了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促成了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月,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出面做张国焘的工作,迫使张国焘同意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为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做出了贡献,捍卫了党内的团结统一。张浩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曾任援西军和一二九师政治委员。这位杰出的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镇原这块红色热土上也曾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和光辉的身影。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五军渡过黄河,1936年11月10日,中革军委决定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西路军在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骑兵和国民党胡宗南部优势兵力夹击下,虽经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但由于环境恶劣,众寡悬殊,给养困难,形势危急。1937年2月27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一军为基础,加上红二十八军、三十二军等组成援西军,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此后,毛泽东专门与张浩进行了一次谈话。毛泽东说:“这个任务很艰巨。长征途中,许多干部、战士在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危害下,曾三过草地,吃苦甚多,牺牲了不少人。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务很重,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去不行,所以,中央决定派你去。军事上,伯承同志很强。这样,援西军里的文武两将都是硬角色。”张浩上任后,与刘伯承司令密切配合,面对援西军组建后指战员中出现的种种思想倾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军队内部的思想统一,维护了党内军内的团结。

  援西军组建后,由于干部战士对援西任务、目的不明确,张浩到部队时,干部、战士纷纷向他和刘伯承提问:为什么刚回陕北又要去甘肃?当初为什么要调西路军过河?有的同志认为这次援西有3000多里,而且又要过沙漠,有畏难情绪,不愿去“援西”。对此,张浩认为统一指战员的思想迫在眉睫,司令部于3月5日召开援西军出师动员大会,会上张浩同志告诉广大指战员,西路军的同志西渡黄河后,经过数月的艰苦作战,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党中央在决定派我们援救他们,西路军是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我们的阶段兄弟,他们是为新中国而战,是为人民而战失利的。现在,他们遇难,我们能见死不救吗?他强调,红军长征后,部队损失很大,经过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革命的骨干、党和人民的财富,也是革命的火种。西路军的每一个同志也是如此。今天,中央派我们西进援救西路军,就是挽救火种,挽救财富。这次援西虽然要走3000多里路,而且还要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但为了革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发扬过去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和舍己救人的精神,营救、援助我们的阶级兄弟。在这次会上,刘伯承司令员也讲了一番肺腑之言。政委、司令员的战前动员报告,使援西军将士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当天,部队从三原、淳化出发,日夜兼程西进,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部队于3月中旬到达甘肃镇原县。

  部队刚到镇原,就收到了西路军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中说,他们经过数次血战,迭遭挫折,干部、战士大部牺牲、被俘,余下人员被迫上了祁连山的康隆寺,已经弹尽粮绝。援西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必渡河。收到这份电报后,援西军与西路军的电信联络中断。这一噩耗的传来,援西军指战员都非常悲痛,心情沉重,情绪低落。张浩同志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开始进行劝慰、疏导。他说:“西路军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支很好的队伍。他们当中,有的参加了黄麻动,有的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冲杀出来的工农子弟,还有的是威震川东的游击健儿,他们和我们援西军的指战员亲如骨肉,情同手足。听到他们失败的消息,大家痛心疾首,非常难过,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也应懂得,西路军失败了,已经无法挽回,难过也无益。西路军的失败,是个局部,革命的形势还是很好的,革命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我们要把痛苦当作动力,把我们的部队整顿好,并好好扩建军队。我们如果这样做了,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的烈火一定会越烧越旺,人民军队一定会越战越英勇,越战越强大!”经过他和刘伯承等领导的耐心劝导,使同志们较快地悲痛中摆脱出来,投入了工作。

  援西军虽未能实现“援西”,但在驻扎镇原期间,接应收留了数千名失散的西路军官兵。刘伯承、张浩等想尽一切办法迎救、接应西路军失散官兵,对收留的西路军人员,都热情欢迎,给予妥善安排,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和政治审查。宋任穷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当年刘伯承、张浩率领援西军指战员收留西路军的失散人员时,曾这样说:“为使在极其艰苦斗争中失散的西路军指战员能够很快找到我们,援西军政治部在兰州到西安的公路上沿途书写和张贴了通告,写明红军的驻地,欢迎他们归来。对于历尽千辛万苦陆续归来的同志们,我们都热情接待,回来一个去看一个,回来一批看一批,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慰问。一天下午,我随刘司令员、张浩政委到招待所看望西路军失散人员,他们一见到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收留西路军失散人员的同时,在军中开展了批判张国焘错误的斗争。这场批判一开始,有的人在批判张国焘的错误时,将红四方面军与张国焘混在一起,似乎整个四方面军中没有好人。许多连队、机关开会讨论时,不同意见的人常发生争论,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张浩很快发觉了这些错误的倾向。他深入各军、师、团,一次又一次地向干部、战士作报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对基层官兵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张国焘错误的严重性,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并按照中共中央规定的政策界限,将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严格区别开来。他反复强调:红四方面军是好的,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对党是忠诚的,有的同志跟着张国焘犯错误,是因为张国焘是中央派来的,对他不了解。所以,过去的错误应由张国焘负责,广大干部战士是没有责任的。决不能因为张国焘的错误,就抹杀红四方面军的功绩。我们批判张国焘的错误,目的是使广大干部战士深刻认识张国焘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并他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我们党和军队今后再不出现类似的错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浩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不仅使援西军的干部战士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还肃清了张国焘错误路线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影响。对张浩在援西军的工作,援西军十二师政委胡奇才将军在《张浩同志在援西军》一文中有一段叙述:“张浩同志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也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往往用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路讲得使人心服口服……我虽然在张浩同志领导下工作不到一年,但张浩同志那种平易近人的谦和态度,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高贵品质和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也在一篇回忆张浩的文章中说:“他工作很忙,到处请他作报告……他每作一次报告,都要查阅很多书籍,并结合他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讲得生动具体。所以,他的报告很受欢迎。”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援西军和陕北红军的一部改编八路军一二九师,张浩出任一二九师政委并参加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工作。 1938年1月因健康原因党中央调张浩回延安, 1942年3月6日,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6岁。毛泽东亲自送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挽词。 党中央号召大家向张浩学习:学习他对敌人英勇不屈的精神,学习他对群众的密切联系,学习他在党内正派的作风。,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张浩守灵、执绋、抬棺、奠土,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执绋抬棺,当天《新华日报》发表了《悼张浩同志》的社论,对张浩一生的贡献和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他在艰苦奋斗的一生中,学习和掌握了革命理论,领导了职工运动,为中民族放运动中最优秀的战士之一。”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zhengzhimingren/37709.html

  • 【曾培淦】曾培炎简介

    曾培炎  姓名:曾培炎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38年12月  籍贯:浙江绍兴人  国籍:中国  职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曾培炎,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绍兴...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王武龙_王武龙简介

    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王武龙   王武龙在任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索要、收受他人钱款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利用职权,干扰南京市有关部门的案件查处工作。   中...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王正王正廷|王正廷简介

    王正廷  (1882~1961) 民国时期外交高级官员。字儒堂。浙江奉化人。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1901年进海关任职。1905年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加入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后,留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1911年回国。武昌起义爆发后,...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慕寿祺编年体通史]慕寿祺简介

    慕寿祺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清光绪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渝、宁灵厅教授达30年之久,熟习教育,精通经史。兄寿褆,清宣统拔贡,陕西补用州同。  寿祺天性聪敏,自幼好学,从小随父读书,学经史,读《文选》,练笔习...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千佛山医院叶欣简介】叶欣简介

    叶欣:以生命书写白衣天使的精诚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邱少云】邱少云简介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梦桃精神_赵梦桃简介

    赵梦桃: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  赵梦桃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赵梦桃作为中国二十世纪50年代纺织行业的代表,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1963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赵梦桃曾于1956年、1959年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杨靖宇简介_杨靖宇简介

    杨靖宇    (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王明全简历]王明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 恽恽代英简介手抄报_恽代英简介

    恽代英  姓名:恽代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3~1936  籍贯:江苏武进人  民族:汉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7年创办进步团体互助社。19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

    发布于:2021-06-2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