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陈伯达简介
【tool.jxxyjl.com--中国政治名人】
陈伯达之死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逊称自己是“小小老
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的组
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枝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关于陈伯达的长篇传记。
陈伯达在接受本书作者的独家采访时,回顾一生,不胜感慨:
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极,负罪很多,“文化大革
命”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
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年已久
远,我又衰老,老年人的记忆不好,而且又常常容易自己护短。如果说我的回忆能为大家提
供一些史料,我就慢慢谈一些。不过,我要再三说明,人的记忆往往不可靠。你要把我的回
忆跟别人的回忆加以核对,特别是要跟当时的记录、文章、档案核对。我的记忆如有欠实之
处,请以当时的文字记载为准。
我是一个罪人。我的回忆,只是一个罪人的回忆。
古人云:“能补过者,君子也。”但我不过是一个不足齿数的小小的“小人”之辈,我
仍愿永远地批评自己,以求能够稍稍弥补我的罪过……
※ ※ ※
1989年9月17日傍晚开始,北京骤降暴雨,竟整整下了一夜。翌日,气温剧降。
9月20日中午,在北京远郊一幢六层楼房的最顶层,85岁的陈伯达正在吃饭。他的儿
媳小张当时在场:“父亲突然头一歪,碰到墙上,食物吐出……”
儿媳赶紧敲响隔壁老萧的门。老萧马上拨电话到某医院。20分钟之内,医生就赶到
了。可是,陈伯达的心脏已停止跳动,抢救无效。经医生诊断,陈伯达因天气骤凉,死于心
肌梗塞。
陈伯达死前和他的儿子陈晓农、儿媳小张以及小孙子生活在一起。突然发病之际,陈晓
农却不在家,而在北京驶往河北石家庄的列车上———去看望他的母亲余文菲。余文菲是陈
伯达的第二个妻子,已经离婚多年。陈晓农是陈伯达和余文菲所生的孩子。
据陈晓农事后告诉笔者:
“前几年父亲住院已检查出患有老年性冠心病,但因他心电图一向较好,又从未有过明
显的心绞痛,仅是超声波检查有冠状动脉硬化,所以医生和我们都缺乏足够的重视。9月20
日那天,北京天气很冷,早上刚下过雨。我9时多临走时,看父亲睡得正香,不忍叫醒他,
给他加了条毯子,又把毛裤放到床前椅上。我爱人说父亲起来后,说天冷。现在想来,天气
骤冷易使血管收缩,老人血管已脆,经受不住,这可能是发生心肌梗塞的原因……”
当天下午,陈伯达所在单位负责人徐主任等赶来,和陈伯达的亲属商议处理后事。亲属
明确表示:“听从组织意见,而且父亲生前也一再说过,他去世后一切从简。”
根据领导意见,陈伯达以他原名陈建相,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
尽管八宝山不知举行过多少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与众不同:没
有讣告,没有悼词。前来与他作最后诀别的,都是闻讯而来,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以组织
名义发出的通知。
9月28日上午10时20分,陈伯达的遗体出现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这些年来他总是
躲着照相机的镜头,连家中都找不到他现成的遗像。陈晓农记起去年冬天一位朋友为他拍过
一次照片,赶紧请摄影者找出底片放大,才算有了一张遗像。
在哀乐声中,40多人向他的遗体投注了最后一瞥。这些人有的是陈伯达的亲戚,有的
是他的老朋友,有的是他的老秘书,有的是他的旧部下,有的是他的学生。陈伯达的遗体
旁,放着许多花圈。花圈上写着:“陈建相先生千古”。由于一般人并不知道陈伯达的原
名,所以没有引起注意。有一个花圈署名“刘叔宴”送。刘叔宴是陈伯达分居多年的妻子。
她没有参加陈伯达的追悼会。陈的遗体告别仪式虽然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举行,但是很快惊动
了那些竖着耳朵的新闻记者。
最早披露陈伯达去世消息的是“美国之音”和英国的“bbc”电台。他们在9月29日播
出了陈伯达在北京病逝的新闻,介绍了陈伯达的生平。
同时,香港《大公报》在第二版下部,刊载了两则报道,内中提及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
陈伯达遗体告别仪式。
9月30日,新华社从北京发出电讯,电文如下:
本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陈伯达已于9月20日因心肌梗塞在他的家中去世。85岁的
陈伯达于去年10月刑满释放。
海外记者不了解“八宝山第一告别室”的具体情况,曾在报道中称陈伯达死后享受“高
级官员待遇”。1995年10月30日,陈伯达之子陈晓农给笔者的信中,对此作出了解释:
“将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说成高级官员待遇,是搞错了。八宝山有两部分,一为革命公墓,是
领导干部治丧处所;一为八宝山殡仪馆,是老百姓和普通干部治丧处所。二者之间有墙隔
断。骨灰安放地也不同,领导人在革命公墓,老百姓在老山骨灰堂。第一告别室并非高级官
员治丧处所,其场地条件也远比革命公墓礼堂简陋。”陈伯达的骨灰,最初安放在北京八宝
山老山骨灰堂。1991年2月,由陈晓农和妻子小张护送到福建惠安老家。这样,陈伯达从
生命的起点,走过漫长而又起伏的85个春秋的人生之路,最后又回到了那里。从陈伯达刑
满释放,到他遽然病逝,这一年间我多次在北京访问过他。就在他去世前一星期———9月
13日,他还跟我谈了一下午。不料,一个星期之后,他的漫长的生命便画上了终止符。
我给他拍的那些彩照,成为他一生中最后的照片。
他凝固在我的录音磁带上的声音,成为他留在人世的最后的声音。
他题写的《楚狂接舆歌》,成为他一生的绝笔。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成了他向世人的“告别辞”。
他离世之后,我在录音机旁重听他的声音,思绪飞到了一年前的那些日子里……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zhongguozhengzhimingren/37104.html
-
【曾培淦】曾培炎简介详细阅读
曾培炎 姓名:曾培炎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38年12月 籍贯:浙江绍兴人 国籍:中国 职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曾培炎,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绍兴...
-
王武龙_王武龙简介详细阅读
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王武龙 王武龙在任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索要、收受他人钱款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利用职权,干扰南京市有关部门的案件查处工作。 中...
-
王正王正廷|王正廷简介详细阅读
王正廷 (1882~1961) 民国时期外交高级官员。字儒堂。浙江奉化人。1896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堂。1901年进海关任职。1905年赴日本筹设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分会,加入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后,留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1911年回国。武昌起义爆发后,...
-
[慕寿祺编年体通史]慕寿祺简介详细阅读
慕寿祺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清光绪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渝、宁灵厅教授达30年之久,熟习教育,精通经史。兄寿褆,清宣统拔贡,陕西补用州同。 寿祺天性聪敏,自幼好学,从小随父读书,学经史,读《文选》,练笔习...
-
【千佛山医院叶欣简介】叶欣简介详细阅读
叶欣:以生命书写白衣天使的精诚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
【邱少云】邱少云简介详细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
-
梦桃精神_赵梦桃简介详细阅读
赵梦桃: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 赵梦桃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赵梦桃作为中国二十世纪50年代纺织行业的代表,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1963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赵梦桃曾于1956年、1959年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
-
杨靖宇简介_杨靖宇简介详细阅读
杨靖宇 (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
-
[王明全简历]王明简介详细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
-
恽恽代英简介手抄报_恽代英简介详细阅读
恽代英 姓名:恽代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3~1936 籍贯:江苏武进人 民族:汉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7年创办进步团体互助社。19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