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因不花传|杨赛因不花简介
【tool.jxxyjl.com--元朝名人】
行中书省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行省制度的渊源 行省制度渊源于魏晋的行台。北朝、隋和唐初,都曾置行台(或称行台尚书省)于外州以行使尚书省职权,亦设尚书令、仆射、尚书、丞、郎等官,但不必皆备。如任职者权大位高,则称大行台。多是因军事需要而设的临时机构,唐太宗以后取消这种建置。金初,曾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以治河南地,后罢。金章宗时(1190~1208),遣尚书省宰臣出征、戍边或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许便宜行事,称行省于某处。金末,为抵御蒙古和镇压农民起义,常命宰臣出镇诸路,或以宰相职衔授予地方长官,皆称行省,先后所置有大名、河北、陕西、河东、中都、山东、东平、辽东、上京、益都、京东等行省。同时,蒙古所占金地,多委付归降的金朝官吏或地方军阀管辖,并仿照金朝官称随宜命职,其辖土大者,也授为行省,如石抹明安、石抹咸得不父子为燕京行省,严实为山东西路行省(或称东平行台),张荣为山东行省(或称济南路行省),李全为山东淮南行省(或称益都路行省)等,但都不带宰相职衔,与金朝的行省不同。后来,这一类行省名号逐渐被取消。
蒙古灭金后,置中州断事官统领中原诸路民政,在燕京设立官府,时称燕京行尚书省,或燕京行台、中都行台。中亚和波斯地区也设立了类似的统治机构。蒙哥即位后,重新任命大汗直辖的上述三大地区的行政长官,称为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和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事。当时蒙古国大汗政府还没有尚书省的建置,只是以断事官治政刑,职任略同中原官制的幸相;其分治各大地区的断事官,汉人习惯上称为行省,并非蒙古定制。如燕京行省布智儿,蒙古职名实为“大都(应作中都)行天下诸路也可札鲁忽赤”。
元朝的行省建置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此类行省实际上已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与前代所置临时性的分遣机构不同,行省官若仍以中书省宰相行省事系衔,就与中书省的权限没有区别,嫌于外重,遂更定官制,只称某处行省某官,不再带中书省宰相职衔。至元二十三年(1286),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丞相。延祐七年(1320),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泰定(1324~1328)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各行省设立经过和辖境如下:①陕西行省——中统元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西四川行省、陕蜀行省等),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两次移治兴元(今陕西汉中);至元八年罢,以京兆诸路直隶中书省。次年,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其分地,置王相府治之。十七年,忙哥剌死,罢王相府,复立陕西四川行省于京兆;十八年,分设四川行省,于是只称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②甘肃行省——中统二年,立西夏中兴行省,治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至元三年罢,改置宣慰司,隶中书省。八年,复立;十年,又罢。十八年,再立。次年,分设行省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称甘州行省,二十二年罢。二十三年,徙西夏中兴行省治甘州,改称甘肃行省。辖境包括今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③辽阳行省——至元元年,置行省于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称北京行省;二年罢,改置宣慰司,隶中书省。六年,又置行省于东京(后改辽阳,今属辽宁省),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十五年,又改为宣慰司。二十三年,以东北诸王所部杂处,宣慰司位轻,不足镇抚,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二十四年,因乃颜叛乱,复置辽阳行省,以控制东北州县。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④河南江北行省——至元五年,因攻宋战争需要,立河南行省。十年,分立荆湖、淮西两行枢密院负责攻宋,罢行省,河南路仍直隶于中书省。二十八年,立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并割江淮行省所领江北州郡隶之。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⑤四川行省——至元八年,罢陕西四川行省,另立四川行省于成都;十年罢,分置东、西川行枢密院。十五年,罢二行院,复立行省,次年复罢。十八年,从陕西四川行省中分出,又于成都置行省。其后一度再合于陕西行省,二十三年又分两省。二十五年徙四川行省治所于重庆,二十七年复还治成都。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陕西部分地区。⑥云南行省——至元十年置,治中庆(今云南昆明)。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⑦湖广行省——至元十一年,初置荆湖行省于鄂州(今湖北武昌)。次年,元军取荆湖南路地,立行省于江陵以治之,称荆南行省。十四年,移治潭州(今湖南长沙),称潭州行省或湖南行省。同年,鄂州行省并入潭州,并以新得广西地属之,故又称湖广行省。十八年,徙治鄂州。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区。⑧江浙行省——至元十三年元灭宋,置江淮行省于扬州,统两淮、两浙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于杭州,称江浙行省。二十三年,还治扬州,复称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县隶河南行省,改称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罢福建行省,以其地属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⑨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置,治隆兴(今江西南昌),又称隆兴行省。十五年,并入新置的福建行省(治泉州)。同年,又立行省于赣州,次年,仍还治隆兴。后因减省江南冗官,江西、福建两省曾经几次分合。大德三年福建地并入江浙,江西单为一省。辖境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广东省。⑩岭北行省——大德十一年置和林行省,治和林。皇庆元年(1312),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和林改名和宁,仍为省治。辖境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此外,元朝还于高丽置征东行省,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得自辟官属,高丽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制度均不改变,财赋亦不入都省,与元朝国内诸行省性质不同。
除上述统治各大地区的行省外,元朝还设过几种专主大征伐的行省。一为征宋时所设,只称“行中书省”,不系地名;一为用兵外国时所设,系所征国名,如日本行省、交趾行省(安南行省)、缅中行省(征缅行省)、占城行省等。还有一种是授权某省负责征伐某国军事,将省名与所征国名合称,如荆湖占城行省。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建置,事毕即罢。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朝政府为镇压和抗拒农民军,先后于中书省辖境内的济宁(今山东巨野)、彰德(今河南安阳)、冀宁(今山西太原)、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同等地置中书分省。又先后设立淮南江北行省(至正十二年设于扬州)、福建行省(至正十六年设于福州,后分省泉州、建宁)、山东行省(至正十七年)、广西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和福建江西行省(至正二十六年)。农民起义军也仿元制立行省为地方行政机构,如天完政权之江南行省、汴梁行省、陇蜀行省、江西行省,宋政权之江南行省、益都行省,以及朱元璋所置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江淮行省、江浙行省等。
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明灭元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一般简称省。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
-
【史天泽简史天泽家族史】史天泽简介详细阅读
蒙古平李璮之战 蒙古中统三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在蒙宋战争中,蒙古将史天泽、哈必赤率军至济南平定李璮叛蒙附宋的作战。 忽必烈继汗位后,因全力进行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为稳定对南宋的防御,封益都行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并节制戍边的蒙古、汉军。李谎报敌情,夸大战功,借以获得大量赏银和兵器,逐...
-
元成宗铁穆耳|铁穆耳简介详细阅读
元成宗铁穆耳 (temür,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öljeitü-qahan)。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至元二年(1265)生。十年,忽必烈立真金为皇太子,二十二年真金死后,忽必烈一直未确定继承人。至元末,铁穆...
-
元好问简介资料大全_元好问简介详细阅读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 (1190~1257) 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绝意仕进,潜心著述。好问才雄学赡,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
-
[耶律大石传]耶律大石简介详细阅读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1087或1094—1143),又作耶律大实。即西辽德宗。西辽创建者。字重德。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军事统帅。 通契丹字、汉字,善骑射。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进士,擢翰林应奉,升承旨。辽称翰林为林牙,故世称其为“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和辽兴军节度使。...
-
塔思琦|塔思简介详细阅读
塔思 塔思(1212—1239),又名查刺温。蒙古国将领。札剌儿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国王孙,孛鲁长子。 窝阔台汗元年(1229),嗣为国王,镇守西京(今大同)。受命救援潞州,为金将移剌蒲阿所败,后与额勒只吉歹军会合,复取潞州,二年,随汗伐金,扼守潼关,阻金援军。四年(1232),配...
-
【肖乃台万户】肖乃台简介详细阅读
肖乃台 肖乃台,又作萧乃台、笑乃带。蒙古国将领。克烈部土别干氏。 初随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隶左翼万户木华黎帐下任先锋。后随从征金,成吉思汗八年(1213),从破涿州,收降史秉直与史天倪、史天泽父子。二十年(1225),与史天泽讨真定叛将武仙,败武仙将葛...
-
吴澄简介|吴澄简介详细阅读
吴澄 (1249~1333)元代理学家。字幼清,晚年改字伯清。抚州崇仁人。幼聪敏好学,曾受教于朱熹再传弟子饶鲁的门人程若庸,与其族子程巨夫为同学。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应乡贡中选;次年,就试礼部,落第。授徒于乡里,作草屋以居,题名“草庐”,因此被称为草庐先生。入元后,避兵乱隐居乐安布水谷...
-
【脱脱帖木儿简介】玉昔帖木儿简介详细阅读
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1242—1295),又作玉速帖木儿、玉速铁木儿。元朝将领。蒙古阿儿剌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博尔术之孙,孛栾台之子。 初袭右翼万户,统阿勒台山(今阿尔泰山)部众。继受忽必烈汗召见,任博尔赤,掌怯薛之御膳事,赐名月吕鲁那颜(能官)。至元十二年(1275),拜御史大夫,...
-
查克费尼简介|志费尼简介详细阅读
《世界征服者史》 (ta’rīkh-i-jahān-gushā)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远征国外的历史著作。撰者为13世纪波斯史学家志费尼(ala-al-dīn‘ata-malik juwai- nī,1226~1283)。 志费尼先世仕于花剌子模王朝。花剌子模亡,其父归降蒙古,被任为呼罗珊等...
-
[石抹也先者]石抹也先简介详细阅读
石抹也先 石抹也先(1177—1217),又作不抹阿辛、石抹耶先。蒙古国将领。契丹族。库烈儿孙,脱罗华察儿次子。 年十岁,立志复辽国。勇力过人,善骑射,多智略,豪服诸部。被金征为奚部长,让其兄赡德纳,自匿居北野山。闻成吉思汗起兵,匹马投归,建言首取金肇基之地东京(今辽阳)。元太祖十年(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