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个人资料简介|马思聪个人资料
【tool.jxxyjl.com--艺术体育名人】
马思聪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12岁赴法国学习小提琴,先后入南锡音乐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又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师从作曲家毕能蓬教授学习作曲。1931年回国后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辗转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馆长等职。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6年后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病逝于美国费城。
马思聪:让小提琴有了中国的声音
以佛家的解释,某些事情姓命运早已注定了的。史铁生也说过,我们面对将来的时候,似乎有许多条道路可以选择,但回首一生时,却发现只有一条路是我们的命定之途。
在马思聪音乐艺术馆见到那把珍贵的嘎米如牌小提琴时,我以为,这把小提琴与其说只是马思聪的心爱之物,倒不如理解为他生命的象征或许更为合适。我宁愿相信小提琴是命运给予马思聪的一件礼物。
11岁那年,大哥送了他一把小提琴,从此,马思聪就与音乐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这种乐器贯穿着他的整整一生:远赴异国学的是小提琴,成为中国赴西方学习音乐的第一人;回国开办音乐院,又成为举办小提琴独奏会的第一人;解放前,从香港辗转回到国内,随身带着的就是这把小提琴;1967年从国内出走时,小提琴仍然是他唯一随身之物。
尽管写出了大量优秀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但将小提琴这种西方的乐器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无疑是马思聪最明显的成就。他“用西洋音乐的技巧、中国民歌的色调,写出了中西合璧、独具一格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既不同于经典的西洋音乐,又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马思聪不仅开创了小提琴在中国的新时代,更以大量优秀的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乐坛的地位,不仅开了风气之先,更是领风气之先,与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作法截然不同。马思聪的好友苏夏教授评价说,他是“小提琴民族化唯一的代表人物”。
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在中西之间寻找平衡,如果没有足够的才情与天赋,所谓的结合,很可能会导致一个不伦不类的结果。事实也证明,并不是所有接受西方教育的人都可以开创出一条自己的路。创新,从来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马思聪曾在一篇谈音乐创作的文章中说,“中国有句流行的话‘吃在广州’。的确,广东菜是很有名的,但广东人吃菜最不保守,老鼠、猫、蛇一切可以吃的都去吃,他们是不怕冒险的。”马思聪之所以能够痴迷音乐一生并成为音乐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是否可以认为这与他的个人性格、与养育他的这方土地有关?
所谓“天性多情句自工”,马思聪能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他个人的音乐天赋与秉性使然。难能可贵的是,马思聪从来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音乐家,反倒是在音乐创作中,处处体现出他广阔的视野、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他超越了一般音乐家的狭窄天地,成为无可争议的音乐大师。在深度上,他有《祖国大合唱》这样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交响乐;在音乐性上,他既有《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种纯粹的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又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抗战期间,他写了《永生》等大量慷慨激昂的爱国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旅居海外年事渐高,他还能创作出舞剧《晚霞》、《热碧亚》……
不过,他流传最广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属《思乡曲》了,即使不是音乐爱好者,也都对那优美的旋律耳熟能详。联想到他的20年异国生活,感叹之中,是否又能感觉到一种命运的安排呢?
不可否认的是,马思聪出走海外的经历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页。尽管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中,他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马思聪从来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与洒脱,反而在客居异国的二十年里,仍然只是专注手他的音乐,始终对祖国饱含深情。
隔着重重的时间之河,我们今天似乎仍能聆听到回旋在马思聪生命里的音乐之声。他的艺术之音,他的思乡之情,他的生命之歌,一切都化在那把小提琴里,尽在那绵绵不尽的琴弦声中。
音乐神童·名师高徒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父亲马育航书生出身,接受过新思想,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任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厅长。
在兄妹八人中,马思聪排行第三。由于自小聪慧,6岁时,父亲即把马思聪送到广州培正中学附小读书。这所著名的教会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在这里,马思聪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据说,7岁时他听人用风琴弹奏中国乐曲后,心有所动,不久也学会了弹奏。
1935年,马思聪曾写了《童年追想曲》一文,回忆了自己步入音乐之宫的历程:“我的家庭一向和音乐是很隔绝的,亲戚里头想找一位能拉拉胡琴,吹吹洞箫的人是办不到的事;因此我幼年和音乐接触的机会很少。我第一次听见音乐是我3岁那年,在外祖母家里听留声机,母亲说我那时跟着唱片一齐唱,唱得怪有趣的。”
但真正在马思聪的人生道路上起到重大影响的人,是他在法国留学的大哥马思齐。1922年,大哥因为跌伤腿回国治疗,随身带了一把小提琴送给马思聪。马思聪第一次看到小提琴,立即被那黄灿灿的颜色和美妙的声音迷住了。第二年,年仅12岁的马思聪便随大哥一起来到法国,开始了他一生漫长而曲折的音乐之旅。
马思聪刚到法国时,大哥给他请了一位小提琴教师。对于一个刚刚12岁的孩子来说,远离父母独在异乡为异客,语言又不通,尤其是每天周而复始地练琴,无疑是非常枯燥的,许多童年的快乐都失去了。但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马思聪,反倒磨炼出了一种坚强的性格。
为让弟弟受到良好的音乐训练,大哥决定送马思聪到南锡音乐院学习。在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城市里,马思聪除每天学法语课外,还系统地学习了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钢琴、单簧管,当然,最主要的是学习小提琴。第一年的总考,马思聪获得了最优第二奖。
马思聪对音乐的渴求,使他决定投考欧洲著名的音乐学府——巴黎音乐学院。为了准备考试,经朋友介绍,请巴黎国立歌剧院提琴独奏家奥别多菲尔给他进行指导。第一次见老师时,马思聪演奏了《西班牙交响曲》。奥别多菲尔听后兴奋异常,认为这个东方少年的音乐表情非常好。在他的指导下,马思聪每天练琴达6个小时,进步非常快。
但在考巴黎音乐学院以前,他颈部出了毛病,夹琴的部位长了一个疙瘩。马思聪不得不到法国一个疗养胜地去进行了9个月的治疗。1928年暑假,他终于考进巴黎音乐学院奥别多菲尔提琴班,他也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技惊四座·知音无数
1930年,马思聪回到国内,很快便以娴熟的技巧、美妙的琴声轰动了国内乐坛,被誉为“神童”。17岁的马思聪从此成为名闻遐迩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先后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了小捉琴独奏音乐会,深得音乐界人士和广大听众赞誉,当时的报纸称:“神技一奏,全场屏息凝听。其顿挫抑扬,令人神志飘逸。”“听众深加赞赏,叹为绝无仅有。”
1930年马思聪来到广州,受聘于欧阳予倩领导的广东戏剧研究所,与音乐家陈洪共同主持一个小型管弦乐队:他任首席提琴兼指挥。不久,马思聪深感到我国音乐创作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贫乏,他认为,小提琴虽是西洋乐器;但同样可以描绘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于是他决定再到法国学习作曲。经过他在各方面的努力,终于获广东省政府资助,1930年再次来到法国。
马思聪这次是从师作曲家毕能蓬学习作曲。毕能蓬在教学上极其认真,他对马思聪说,在作练习时,绝对要严格遵守原则;而在创作上却要尽量自由,尽量与东方旋律相融和。毕能蓬的艺术思想及原则,对马思聪影响极大。
1931年冬,马思聪再次回国。1932年,他与陈洪共同创办了私立广州音乐院,亲自出任院长,这一年,他才20岁。
1934年5月,马思聪被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此时,他开始了室内乐创作。1934年到1935年,他分别在上海、南京、广州、香港等地再次巡回举行小提琴独奏会。尤其在香港,他的提琴演奏深得中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称马思聪的演奏“为十年来在港所开音乐会之最妙者”。马思聪为了向北方听众和音乐界朋友介绍小提琴艺术,也为了充实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1936年在北京连续开了三场独奏音乐会,结识了许多音乐界的朋友,也让自己更深刻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之旅让马思聪对中国民间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使得日后马思聪在创作中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
抗日斗士·爱国情怀
1937年抗战爆发后,马思聪以他的音乐为武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战中,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往返于各地举办各种义演,慰劳抗敌将士,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他到香港写抗战歌曲,组织并指挥合唱团到电台播音。1939年,中山大学撤到云南,他接到邀请,由香港到云南中山大学任教。在重庆演出、创作期他结识了左翼音乐家李凌等人。李凌送他一本民歌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使他的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机。正如他自己说的:“我开始进入利用民歌来创作的新途。”
抗战胜利后,马思聪先后出任过贵阳艺术馆馆长、上海音乐协会理事长、广州艺专音乐系主任、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职。
1948年马思聪参加广州学潮,失败后迁往香港。1949年春北京解放,中央决定把在香港的各界知名人士接到北京。马思聪一家与郭沫若一家等一起,从香港绕道大连到北京。不久,他被任命为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燕京大学音乐系教授、全国文联常委、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及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6月17日,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马思聪为院长。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思聪参加历届人代会;作为音协副主席,他为发展中国音乐事业热心地工作。1965年初,马思聪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代会后,创作了歌曲《永远向前》。
-
【朱轶个人资料】朱轶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朱轶 姓名:朱轶 出生年月:1979年9月 星座:处女座 最喜欢的颜色:绿 最亲密的人:父母 最爱吃的食物:热干面(武汉名小吃) 最不爱吃的食物:辣椒 最高兴的事:发薪 最难过的事:发烧 口头禅:嘿嘿 最烦心的事:太胖了 血型:a 1994年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1...
-
【熊倪个人资料简介】熊倪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熊倪 姓名:熊倪 性别:男 籍贯:中国 出生年月:1974年1月24日 业余爱好: 看书,听音乐 项目:跳水 1996年,26届奥运会上,获得跳水金牌;2000年,27届奥运会上,获得跳水金牌。...
-
[朱茵个人资料简介]朱茵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明星美女朱茵简介 个人档案 英文姓名﹕ athena chu yan 籍贯﹕ 广东,顺德 出生地点﹕ 香港 出生日期﹕ 10 月 25 日 血型﹕ ab 型 星座﹕ 天蝎座 体重﹕ 44 kg 身高﹕ 160 cm 兴趣﹕ 演戏、唱歌、看书 最向往的国家﹕ 希腊 最...
-
张国荣个人资料|张国荣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张国荣 中文名称: 张国荣 民 族: 汉 国 别: 中国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霸王别姬 省 : 香港 生平简介 张国荣,原籍广东,生于香港。1976年参加丽的电视台主办的亚洲业余歌唱比赛,获香港区亚军,后即加入“丽的”为基本艺员。1977年首次在故事片《红楼...
-
杨怡个人资料简历_杨怡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杨怡 出生日期:1979年8月30日 出生地点:中国香港 地区:中国香港 身高:165 厘米 体重:47 公斤 星 座:处女座 入 行:无线第13期1998年艺员训练班毕业 学 历:中五 语 言:粤语,国语 嗜 好:逛街,看书,电影 家庭状况:父母,姐姐...
-
[余叔岩昔日有个三大贤]余叔岩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余叔岩 姓名:余叔岩 别名:第祺 民族:汉 出生年月:1890年11月28日 籍贯:湖北罗田 职业:京剧演员 余叔岩(1890一1943)名第棋,湖北罗田人。余紫云之子,余三胜之孙,。余叔岩少年时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在天津演出《捉放曹》等戏,初露头角。后因有病和倒仓回京,得其岳...
-
【张富光昆曲】张富光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张富光:湘昆一枝梅 7月19日至21日,“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富光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称号,并出席表彰大会。 张富光15岁就从事昆剧工作,他聪明好学,加上他身材好、模样帅、嗓子亮,年纪轻轻就已...
-
许茹芸个人资料_许茹芸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许茹芸 姓名:许茹芸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年9月20日 籍贯:台北市 身高:158cm 体重:43kg 血型:a型 生肖:虎 星座:处女座 小学:师范附小 中学:第十中学(初中)、师范学校(高中) 学历:国光艺校 家庭状况:父母、1兄1姐 嗜好:听音乐...
-
赵文卓个人资料|赵文卓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赵文卓 姓名:赵文卓 英文名:chiu man-cheuk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4月10日 星座:牧羊座 身高:176cm 体重:72kg 血型:a型 籍贯:哈尔滨 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1993) 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1994) 满汉全席(1995) 中...
-
[王金明个人资料]王金明个人资料详细阅读
王金明 姓名:王金明,字海旭 出生年月:1961年 籍贯:河南省周口 通讯地址:(100026)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北里1号,北京画院 住址:(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中华路大觉胡同22号 电话:1371109419;86-10-63095188呼50108;86-10-6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