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传简介]张仁愿简介
【tool.jxxyjl.com--隋唐五代名人】
张仁愿
张仁愿(?-714.7.25),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本名仁亶,唐朝大臣,名将。
张仁愿本名仁亶,因与唐睿宗名字的发音相似,故改名仁愿。张仁愿的家乡渭南 素有“三贤故里”之美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北宋名相寇准也都是渭南 人。张仁愿在少年时便才华出众,具有文韬武 略。武则天当政时,累迁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弘霸为巴结武则天,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 求将武承嗣为皇太子。张仁愿也被邀请一起联名上表,结果遭到张仁愿的严辞拒绝,张仁愿也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肃边道行军大总管王孝杰率军在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抗击吐蕃军,结果唐军大败。张仁愿素与王孝杰不和,此次又身为监军,便因人奏事,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王孝杰,王孝杰因此被削官为民,张仁愿凭此擢升为侍御史。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监察御史孙承景出任清边军监军,战还后,孙承景虚报战功,称自己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矢石。武则天闻讯后,对孙承景赞赏道:“御史乃能如是乎!”(《旧唐书·张仁愿列传》)遂将其擢 升为右肃政台中丞,并令张仁愿为孙承景部下记功。张仁愿先向孙承景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本是虚报战功,支支吾吾无法回答。张仁愿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便上书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虚报战功。结果武则天将孙承景被贬为崇仁令,以张代为中丞,检校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武则天执掌国政以后,相继派兵出征西域,从吐蕃手中收复了安西四镇,恢复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巩固了西北边疆的安全;同时又派军讨平了东北地区的契丹等族的叛乱。此时以阿史那骨笃禄为首的后突厥汗国 大举入侵。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改唐建周的政治目的,专心在国内推行酷吏政治,对后突厥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并接连诛杀了在抵御突厥有功的著名边将程务挺和黑齿常之等,使突厥的入侵愈演愈烈,最终酿成了北方的严重边患。在改唐建周以后,继任后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默啜在武力南侵的同时,又玩弄和亲手段,麻痹武则天,壮大实力。武则天对默啜的入侵仍然采取消极的防御的战略。此时地处在北方、与后突厥相临的幽州便成为朝廷抵御后突厥入侵的前沿。
圣历元年(698年)六月初六,武则天根据默啜前年的请求,命淮阳王武延秀等人入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妃。但默啜以突厥世受唐恩,其女要嫁于李氏等为由,拘留武延秀,并发骑兵10万,进袭静难(今天津蓟县)、平狄(今山西代县)、清夷(今河北怀来县东)等军。随后默啜列举武后罪状,借口“奉唐伐周”,欲攻取河北。
武则天闻讯,发兵三路: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率军30万讨伐突厥。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兵15万为后援。默啜得知唐大军出动,于九月二十六日将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一说八九万人)全部杀死,经五回道(河北五回山)北还。所过杀掠,不计其数。沙吒忠义等将领都不敢引兵追击,唯张仁愿率所部进行截击,交战中,张仁愿的手被敌射中,血流不止。武则天闻讯,派人前去慰问,并赐药疗伤。不久,又迁张仁愿为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大都督长史,后又迁幽州刺史。
长安二年(702年)三月,突厥军攻破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北),继续攻打并州。武则天遂以雍州长史薛季昶摄右台大夫,充山东(太行山以东)防御军大使,节度沧(治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瀛(治河间,今河北河间)、幽、易(治易县,今属河北)、恒(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定(治安喜,今河北定县)等州;四月,又以张仁愿负责幽、平(治今河北卢龙)、妫(治今河北怀来东南)、檀(治密云,今属北京)等州的防御,统诸州及法夷、障塞军之兵,与薛季昶互为倚角,共拒突厥。默啜见唐军有备,方引兵而归。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复国号为唐。
神龙二年(706年)十月初九,张仁愿被调回京城,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长史。当时京城粮价飞涨、盗贼横行。张仁愿到任后,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将抓捕的盗贼全部斩杀。杀人之多,以至“积尸府门”(《新唐书·张仁愿列传》)。经过短暂而又有效的治理,京城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一时“远近震慑,无敢犯者。”(《新唐书·张仁愿列传》)唐高宗时的洛州刺史贾敦颐也是政绩突出,所以时人都说:“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足见张仁愿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景龙元年(707年)正月,唐中宗鉴于默啜可汗屡犯唐边以及唐军在鸣沙(今宁夏青铜峡西南黄河东岸丰安故城)之役中的失败,下制命内外官吏各进平突厥之策。右补阙卢辅上疏:“边州刺史,宜精择其人,使之搜卒乘,积资粮,来则御史,去则备之”,“当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唐中宗表示赞同。五月初一,唐中宗任命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以备突厥。
十月十三日,张仁愿奉命率军进击突厥,唐军到达军所后,突厥军已退,张仁愿乘势追击掠夺陇右监牧马匹的突厥叛众,夜掩其营,大破突厥军,重新夺回了被掠的监牧马匹。
景龙二年(708年)三月,默啜统帅全军西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当时勃兴于西北),北方兵力空虚。张仁愿利用此机遇,上疏请求乘虚夺取漠南之地,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三受降城”,即可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因为朔方军(治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以前与突厥一直以黄河(在今内蒙古黄河弯曲段)为界,唐军守河南,突厥守河北。河北岸有一拂云祠,突厥每 次发兵,都要去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
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 。”(《新唐书·张仁愿列传》)因而表示反对。但张仁愿认为机会千载难遇,所以执意请求,最后中宗答应了仁愿的请求。张仁愿又上表请求将戍边岁满的兵士留下来,以加快工程进度。当时有200名咸阳 籍(今陕西咸阳东)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擒获,为严肃军纪,张仁愿将其全部处斩,一时“军中股栗”,无不尽力。经过唐军将士的努力,唐军只用60天便将三城全部筑成。以拂云祠为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与东、西两受降城相去各400余里,皆据要津,遥相应接,向北拓地300余里。又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设置烽侯1800所,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戎守诺真水(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搜索警戒。从此,突厥不敢度山(阴山)畋牧,朔方从此不再受其攻掠,并减省镇戍兵数万人。
张仁愿初建三城时,即没有设计出壅门(悬门),也没有装备守城的器械。有人不解:“此边城御贼之所,不为守备 ,何也?”张仁愿回答道:“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寇若至此,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新唐书·张仁愿列传》)后来常元楷担任朔方军总管时,才开始修筑三城悬门。人们因此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
三座受降城的筑成,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受降城有效地遏制住了后突厥的南侵,并拓地300余里,结束了唐朝在与后突厥数十年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局面,有著极大的战略价值。其次,三城的筑成,使朝廷减兵数万,结省了大量的军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最后,受降城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后世也是受益非浅,唐宪宗时期的大臣李绛、卢坦就曾说:“受降城,张仁愿所筑,当碛口,据虏要冲,美水草,守边之利地。”(《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九》)吕温还写有《三受降城碑铭》来歌颂张仁愿。
不久,张仁愿回朝任职。七月初三,张仁愿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同年秋,张仁愿再次督军备边,中宗李显还亲自赋诗为其饯行,赏赐无数。后又迁镇军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二日, 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殇帝即位,韦后临朝称制。不久,相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与其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废殇帝,杀韦后,扶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
七月十八日,张仁愿被降为左卫大将军,后以老致仕。不久又拜兵部尚书,加光禄大夫,依旧致仕。
开元二年(714年)年六月初十(公元714年7月25日),张仁愿因病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其子张之辅开元初官拜赵州(治平棘,今河北赵县)刺史。
点评:张仁愿为将,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御敌有方。唐朝宰相中,文武兼 修者,唯有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张仁愿四人。张仁愿还知人善任,在朔方任职期间,先后用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鄠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等人分掌军事,用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这些人后来都闻名于世,做上了大官。
附: 诸将五首(其二)
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 拟绝天骄拔汉旌。岂谓尽烦回纥马, 翻然远救朔方兵。
-
张柬之简介资料|张柬之简介详细阅读
张柬之 (625~706) 唐朝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的宰相。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年轻时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朝历官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合州和蜀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狄仁杰推荐他堪为宰相,长安元年(701),内召为秋官...
-
萧挞凛扮演者|萧挞凛简介详细阅读
萧挞凛 萧挞凛(?—1004),名又作挞览,闼览。辽朝中期将领。字驼宁。契丹族。马群侍中术鲁列子。 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景宗保宁(969—979)初年,为宿直官。圣宗统和二年(984),为彰德军节度使。次年,奉命东征女真,俘获甚多,受嘉奖。四年(986),为诸军副部署,从枢密使耶律斜轸南...
-
唐朝长孙皇后简介_长孙皇后简介详细阅读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
-
朱晃简介_朱晃简介详细阅读
后梁太祖朱晃 后梁太祖朱晃(852~912) 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初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入长安。唐中和二年(882)正月,黄巢以朱温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
-
【唐朝名将张巡简介】张巡简介详细阅读
张巡 张巡①(709—757 11 24),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②,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 张巡自幼便聪悟有才干,长大后,身高七尺,须髯一怒尽张。他不但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而且记忆力惊人,读书不过三遍,便终身不忘,写文章不用打草稿。后来守睢阳时,士兵仅有万人,而城中居民百姓却有数万人,张巡每...
-
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简介详细阅读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字逊宁。契丹族。辽太祖族兄、南院夷离堇(军事将领)耶律绾思子。 穆宗应历十五年(965),随北府宰相萧千征乌古、室韦等部。应历末年,任惕隐,掌皇族政教。最宗保宁五年(973),率兵西伐党项,胜归。屡对宋作战。乾亨元年(979),南京(今北京...
-
[朱温简介]朱温简介详细阅读
才干加荒淫——后梁太祖朱温 在黄巢起义中起家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莫过于唐朝了。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到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前后近三百年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法律等方面都有了最辉煌的时期。但到了开元元年(公元713年...
-
宇文恺的介绍_宇文恺简介详细阅读
宇文恺 (555~612) 隋代建筑家。字安乐。祖先是鲜卑族,西魏以来汉化。父亲宇文贵,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位至大司徒。次兄宇文忻,周、隋时名将,隋时官至右领军大将军,为隋文帝杨坚所忌,被诛。宇文恺为武将世家,父兄皆以弓马显名,他独好学,擅长工艺,尤善建筑。隋代著名工程,他多参预。...
-
祖咏简介资料|祖咏简介详细阅读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分析】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据说此诗为祖咏...
-
[魏征的读音]魏徵简介详细阅读
魏徵 (580~643)唐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字玄成。先世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后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祖父魏彦,在北魏时曾欲删削各家《晋书》,成一家之言,未成。父亲魏长贤,是著名史学家魏收的族叔,博涉经史,北齐时为著作佐郎,欲承其父志,改撰《晋书》,后因讥刺时政,出为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