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纪功碑_哥舒翰简介
【tool.jxxyjl.com--隋唐五代名人】
哥舒翰
哥舒翰①(?—757.12.1),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人,突厥族,哥舒氏,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
哥舒翰本是突骑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当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热海以东)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古代的少数民族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所以哥舒部的族人都姓哥舒。哥舒翰的祖父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亲哥舒道元,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县)使。母亲尉迟氏是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王之女,因此世居安西。哥舒翰家中富有,这使得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义气重诺。但由于喜欢饮酒赌博,一直是无所作为。
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哥舒翰到京城长安客居三年。因他整日无所事事,长安尉很瞧不起他。经过这件事,哥舒翰遂“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凭借父亲的关系,哥舒翰便在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王倕账下任职。天宝元年(7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倕率军攻取新城(今青海门源)后,交由哥舒翰负责经略。哥舒翰治军严厉,“三军无不震慑”,从此稍有名气。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不久,哥舒翰便被提升为衙将。哥舒翰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晓大义,加上为人疏财重气,所以颇得士兵拥戴。
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再次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同时还提拔契丹人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共同负责经略吐蕃。任副使期间,哥舒翰主要是辅助安思顺,但却不愿居人之下。不久,迁左卫郎将。当时土蕃骚扰边境地区,哥舒翰率军与其战于苦拔海。吐蕃军分成三个梯队,从山上依次冲下。哥舒翰的长枪折断,便持半截枪迎击。哥舒翰奋勇冲杀,连破三路吐番军,所向披靡。从此,哥舒翰声名大振。战后,哥舒翰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 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使。
当时每年麦熟之季,吐蕃便出动大批兵马至积石军(今青海贵德)等地抢收粮食。因其势大,加上出没不定,唐军守将无人能够防御,边地人称其为“吐蕃麦庄”。六年七月,哥舒翰就任河源军使后,决心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于是哥舒翰作了精心部署,然后事先派部将王难得、杨景晖等率兵马至东南谷设伏。是月,又吐蕃派出5000骑兵前来抢收粮食。因为以往抢麦,唐军皆在城中不敢出战,时间一久,吐蕃便习以为常,这次到积石军营垒后,便放马脱甲,准备入田割麦。哥舒翰趁蕃军立足未稳,亲率精锐兵马从城中突然杀出。吐蕃军猝不及防,匆忙迎战,结果死伤过半,大败而逃。当逃至东南谷时,王难得、杨景晖等伏兵四起,一举将其全歼,无一人逃脱。经过此战,吐蕃从此不敢再来抢麦。
哥舒翰曾率兵追击敌军,但由于战马受惊,陷于河中。这时三名吐蕃将领前来刺他,他大喝一声,三将吓的都不敢动。不久救兵赶到,将他们全部斩杀。哥舒翰有名家僮叫左车,年十五六岁,以膂力闻名。哥舒翰擅长用枪,每当追上敌人时,先用枪搭在敌人的肩膀上,然后大叫一声,当敌人一回头,便直刺他的咽喉,将他挑起五尺多高,再摔在地上。左车立即下马斩其首级,他们主仆就这样配合作战,到后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唐玄宗在位期间,极喜边功。天宝六年(747年)七月,又让河西、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今青海乐都)王忠嗣去攻打战略要地石堡城(又名铁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但王忠嗣一向以持重安边为已任,认为:“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③王忠嗣态度引起了唐玄宗对王忠嗣的反感。十月,唐玄宗派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让王忠嗣配合。王忠嗣不得已为出军,故不积极相助。董延光因到期未能攻克石堡城,便将责任推到王忠嗣身上。加上宰相李林甫因为王忠嗣功名日盛,“日求其过”④,这回便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⑤。唐玄宗闻讯大怒,遂将王忠嗣召回朝中,进行审问。
唐玄宗久闻哥舒翰之名,将王忠嗣征入朝后,又征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入朝时,有人劝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⑥于是就只身背了一个包裹入朝。十一月,唐玄宗在华清宫召见了哥舒翰,二人谈的非常投机,哥舒翰才能使唐玄宗很高兴,便决定用哥舒翰取代王忠嗣。十九日,唐玄宗正式认命哥舒翰为鸿胪卿,兼西平(治西都,今青海乐都)太守,摄御史中丞,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陇右节度使 。
不久,王忠嗣被判为死刑。哥舒翰听到这一消息,非常吃惊。首先,王忠嗣是威镇西陲的著名边帅,觉得将士的信任,任职期间,边境数年无战事,但唐朝的威名却与日俱增;其次,王忠嗣对哥舒翰有提携之恩,哥舒翰虽年长于王忠嗣,但他对王忠嗣是非常尊敬的。这时哥舒翰正受到玄宗的器重,为了保住王忠嗣,他坚持认为王忠嗣是冤枉的,并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唐玄宗起初不听,走入内宫,哥舒翰随后叩头相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地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看到哥舒翰赤诚之心出自肺腑,也感觉王忠嗣是冤枉的,于是免除了王忠嗣的死罪。二十七日,将王忠嗣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一年后,王忠嗣忧郁而终。经过这件事,朝廷上下都对哥舒翰称赞不已,哥舒翰不但救了王忠嗣的性命,还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由于唐玄宗极喜边功,所以王忠嗣在任时推行的持重安边的国防策略无法在继续实施下去,特别是王忠嗣被贬职后,无人再敢忤怒圣意。哥舒翰对唐玄宗的想法非常清楚,所以在上任后,即图在所辖边界有所建树,再立边功。哥舒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青海(今青海湖)修筑神威城,原因是该城修建后,正好在吐蕃军近前,对其造成的威胁是非常大的。神威城建好后,吐蕃顿时觉得危机四伏,自己随时会有被唐军攻击的可能。为了解除威胁,吐蕃军调集兵马,在十二月冒严寒踏冰攻城。唐朝守军因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上天气极寒,没能抵挡住吐蕃军的进攻,城池失守。哥舒翰不愿放弃这座桥头堡,于是再次调人马,一举击败吐蕃军,然后在湖心的中龙驹岛再建一座应龙城,并派2000人驻守,与神威城互相策应。从此吐蕃军不敢再犯。此战,哥舒翰变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于两军争夺的前沿设防,赢得了战事的主动权。
这时,两国的战争已朝著唐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多次取胜后,唐玄宗再次把目标锁定在石堡城。唐玄宗对石堡城的情节由来已久。石堡城是吐蕃的战略要地,每次攻唐,都以此为前沿阵地。石堡城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从开元十七年(729年)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唐军多次向该城发起进攻。开元十七年三月,朔方节度使(治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信安王李祎采用远程奔袭的战术,方攻占石堡城。但是因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不思防务,石堡城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被吐蕃军重新攻占。天宝四年(745年)九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立功心切,再次向石堡城发起攻击,但由于唐军只顾攻城,忽略打援,唐军再次战败。天宝六年十月,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因王忠嗣配合不积极,最终仍是失败。这些作战,除了李祎那次因决策正确、指挥果断而取胜外,其余皆因石堡城山道险远,易守难攻,而未能奏效。由于石堡城屡攻不克,便成了玄宗的一个心结。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唐玄宗命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又增朔方、河东等部兵马共6.3万人⑦,向石堡城发起进攻。由于三面临山,均为悬岩峭壁,无法攀登,唐军只有通过唯一一条山路进行进攻,兵力无法展开。而吐蕃守军虽只有数百人,但在此却贮有大量粮饷和滚木硒石,凭险据守,以檑木、滚石牢牢封锁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进攻数日,伤亡惨重,仍无法破城。哥舒翰大怒,欲杀一儆百,斩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高、张二将请求延期三日,倘不能破城,再杀不迟。最终,唐军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如期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战后,哥舒翰因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一子任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天宝十一年(752年),又开府仪同三司。
石堡城的胜利虽然得不尝失,但若从积极的一方看,对吐蕃的打击是巨大的。闰六月初三,唐廷以石堡城为神武军,派兵驻守。随后又派兵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以西屯田。从此,河西、陇右的防卫力量大为加强,唐军在河陇战场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天宝九年(750年)十二月,唐关西游弈使王难得率部向吐蕃军发起进攻,克五桥,占领了树敦城(今青海共和南,青海湖东北)。天宝十二年(753年)五月,哥舒翰率兵一举收复了唐朝属地洪济城(今青海贵德西)和大漠门城(今青海共和东南)等城,并收复了全部九曲部落,夺取了吐蕃东进的后勤基地,予吐蕃以沉重打击。天宝十三年(754年)七月二十日,哥舒翰为其部将论功行赏:“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鲁炅、皋兰府都督浑惟明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翰又奏严挺之之子武为节度判官,河东吕諲为度支判官,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安邑曲环为别将。”⑧
此时,唐蕃两国的分界线已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至此,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时一时期,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在这段时间发展到了其顶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⑨。尤其是哥舒翰所在的陇右地区,史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⑩。哥舒翰每次派使者入朝奏事,总是乘白骆驼,一天就可行五百里。
哥舒翰当时威名远播,历上有很多文人都写过很多诗篇歌颂过哥舒翰,如同时期的李白、杜甫、高适,北宋的苏轼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流传在河陇地区的民歌《哥舒歌》,诗曰:“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同时还将哥舒翰的英勇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所以,清代诗人沉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哥舒翰攻取洪济城、大漠门城后,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天宝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浇河(今青海贵德境)二郡及宛秀、神策二军,以临洮太守成如谬兼洮阳太守,充神策军使。神策军的建立,对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神策军后来屯驻陕州(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代宗逃难到此,观军容使鱼朝恩举在陕之兵和神策军迎扈,因统称其军为神策军。唐代宗返京,神策军始入京都正式成为禁军。天宝以后,“扩骑之法又稍变废”(11),神策军遂成为中央直接控制的主力部队,同时担负著宿卫和征战双重任务,在抵御吐蕃侵扰、讨伐国内叛乱、镇压农民起义等军事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史称“是时神策虽处内,而多以裨将将兵征伐,往往有功”(12)。
唐玄宗继位初期,励精图治,使国家达到空前前盛,但统治后期,政治却愈来愈腐败。把军国政务全都委于奸相李林甫(唐朝宗室)、杨国忠(杨贵妃从兄)等人,同时还宠信边帅,如安禄山、高仙芝等人,当然也包括哥舒翰 。当时是李林甫执政,很瞧不起杨国忠。安禄山也同样瞧不起杨国忠。开元十一年,杨国忠用计成功排挤了李林甫。哥舒翰与杨国忠的关系很好,为此出了力不少。此后李林甫逐渐被玄宗疏远,而杨国忠则“贵震天下”(13),从此二人便结下了仇。
李林甫一直极力拉拢扶持安禄山,安徐山也暗中讨好李林甫,以固兵权。而哥舒翰则与杨国忠关系密切。由于这种原因,哥舒翰与安禄山及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虽同为边帅,都得到玄宗的宠信,但关系一向不好。玄宗多次为他们调解,并让他们以兄弟相称。十一月,李林甫死。十二月,哥舒翰 、安禄山、安思顺相继入朝。唐玄宗遂趁此机会派宦官、内侍高力士在城东驸马崔惠童池亭设宴招待他们。席间,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哥舒翰则回答:“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安禄山闻言,以为哥舒翰讥讽他是胡人,怒骂道:“突厥敢如此耶!”哥舒翰正准备起身回骂,发现高力士向他使眼色,这才做罢,于是托醉离去。从此,二人关系更加恶劣。
由于哥舒翰屡立战功,再加上杨国忠的极为推荐,使得哥舒翰的官职不断得到迁升。天宝十二年(753年)五月,哥舒翰击败吐蕃,声威更显,杨国为了拉拢哥舒翰共同对付安禄山,遂向唐玄举荐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八月三十日,哥舒翰进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年,哥舒翰又拜太子太保(14),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青年时代就嗜酒如命,功成名就后,更是酒色相伴,因而身虚。天宝十四年(755年)二月,哥舒翰入朝,当行至土门军时,因洗浴导致中风,昏迷良久才方苏醒,本来已成为废人,入京后,只得在家闭门不。
由于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日益加深,所以杨国忠常提醒唐玄宗,说安禄山必反,但唐玄宗始终不信。天宝十四,身兼范阳(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于十一月初九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率领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向唐朝的两京洛阳、长安杀来。由于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军队大部驻屯边境,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未受任何抵抗,就占领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唐玄宗极为惊恐,急忙派入京朝见的安西四镇节度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又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全面防御: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步骑5万,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令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
十二月,安禄山率众从灵昌(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今河南开封)、荥阳(今荥阳东北)。封常清虽为名将,足智多谋,但无奈所募之兵都是市井之徒,毫无战斗力,而叛军的战斗力极强,史称“禄山精兵,天下莫及”(14)。封常清先后在于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葵园、洛阳战败。十二日,东都失守。封常清在洛阳战败之后,退至陕郡,说服高仙芝放弃无险可守的陕城,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以防叛军突入关中。这在当时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是明智之举。安禄山命部将崔乾祐率部入据陕郡,进逼潼关,一时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陕郡。但此时唐玄宗却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于十八日以战败、弃地罪杀封常清、高仙芝。这一错误处置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此时,各地的援军虽不断赶至,但主帅一直没有和适的人选。这时,唐玄宗想起了病休在长安的哥舒翰,哥舒翰一来威名远播,玄宗想借其威名以利再战,二来哥舒翰与安禄山的关系不好,可以放心使用。于是起用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领兵8万讨伐安禄山。但哥舒翰知道自己的身体已不适合出军作战,于是坚决推辞。但玄宗坚持不准。玄宗又以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以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鼎、管崇嗣为属将,以蕃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等为麾下。又将调集来的河陇、朔方兵马及蕃兵、高仙芝旧部统归哥舒翰指挥,号称20万,进驻潼关。同时还令各地四面进兵,会攻洛阳。
临行时,唐玄宗亲自饯行,并令百官至郊外相送。哥舒翰到潼关后,因重病在身,难以处理日常军务,他难以处理日常军务,多委以行军司马田良丘代理,田良丘又不敢专断,又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礼、李承光又争执不和,难以配合,全军号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统兵“用法严而不恤,士卒皆懈弛,无斗志。”(15)
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初十,玄宗加封哥舒翰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职如旧。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得知安禄山要谋反,便借入朝之机向玄宗奏报了此事。安禄山起兵反叛后,玄宗因为安思顺先已奏报,所以不加问罪。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矛盾,此时又大权在握,于是就故意伪造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信,让人假装送信,然后在潼关城门口抓住此人,献给朝廷。同时还列举了安思顺的七条罪状,请求玄宗处死安思顺。三月初三,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太仆卿安元贞都因此事被处死。家人被流放到岭南。连杨国忠也无法救他们,杨国忠见哥舒翰对自己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此开始畏惧哥舒翰。
当时人们都以为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国忠骄横放纵所致,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加上安禄山起兵是以讨杨国忠为名,所以部将王思礼就暗中劝哥舒翰:“禄山阻兵,以诛杨国忠为名,公若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国忠,此汉挫七国之计也,公以为何如?”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虑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16),一时又犹豫不决。不久,事情便传到杨国忠那里,有人对他说:“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17)杨国忠闻后大骇,急忙好对策,然后对玄宗说:“兵法‘安不忘危’,今潼关兵众虽盛,而无后殿,万一不利,京师得无恐乎!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人训练于苑中。”唐玄宗对杨国忠言听计从,立即让杨国忠去办此事。杨国忠迅速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训练,由他的亲信剑南军将李福、刘光庭分统领。杨国忠还是不放心,又奏请招募一万人屯兵于灞上,由心腹将领杜干运统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得到消息后,知道杨国忠的部署是针对自己,怕被他暗算,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表请将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潼关军队统一指挥。六月初一,哥舒翰以商讨军情为由,将杜干运召到潼关,随后将其斩首,吞并了灞上军队。经过这次事件,二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杨国忠得到这一消息,愈发恐慌,并对儿子说:“吾无死所矣!”而哥舒翰同样终日不安,一直无法下决心。
就在这段时间,战场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由于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百姓无比愤怒。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等率军民奋起抗击叛军,河北17郡相继响应。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先后率军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入河北,在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河北曲阳东)等地,接连大败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南下又被张巡、鲁炅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和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前进不得,后方又受到威胁,军心动摇,打算放弃洛阳撤回范阳。战争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军的转机。
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利用潼关险要的有利地形,深沟高垒,闭关固守。正月十一日,安禄山曾派他的儿子安庆绪率兵攻打潼关,被哥舒翰击退。使安军主力阻于潼关之下,徘徊半年之久,无法西进。哥舒翰还多次向玄宗上言:“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心,请持重以弊之,彼自离心,因而翦灭之,可不伤兵擒兹寇矣。”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祐率4000名老弱病残的部队屯于陕州,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但哥舒翰不为所动。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祐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18)的情报,加上唐玄宗正为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的大捷而处在兴奋之中,结果过高地估计了战局的好转,下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玄宗还为此算了一卦,卦相显示:“贼无备,可图也”(19)。哥舒翰闻讯大惊,立即上书玄宗,认为:“贼既始为凶逆,禄山久习用兵,必不肯无备,是阴计也。且贼兵远来,利在速战。今王师自战其地,利在坚守,不利轻出;若轻出关,是入其算。乞更观事势。”哥舒翰与当初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守潼关时的观点基本上是一样的,都主张坚守潼关,然后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这个观点在当时是切时可行的,不仅是哥舒翰,就连身处河东前线的朔方军主将郭子仪、李光弼也持相同的观点。他们在奏书中说:“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20)但是,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21)玄宗久处太平盛世,不懂军事,轻信了杨国忠的谗言,连续派遣中使催促哥舒翰出战,以至往来使者“项背相望”(22)。
迫于玄宗的压力,加上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于六月初四领兵“恸哭出关”(23),驻扎在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初七,在哥舒翰与崔乾祐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祐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哥舒翰与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观察军情,看见崔乾祐兵少,就命令大军前进: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崔乾祐出兵不到一万,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队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后,官军看见后都大笑叛军不会用兵。而崔乾祐却把精兵摆在阵后。两军一交战,叛军偃旗息鼓假装败逃,官军斗志松懈,毫无准备,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不久,叛军伏兵突起,居高临下,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兵力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通路。此时正值午后,东风劲吹,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通道,使唐军无法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这时,崔乾祐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腹背受敌,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数百骑得以逃脱,从首阳山西面渡过黄河,进入潼关。潼关城外有三条堑壕,均宽二丈,深一丈,逃回的人马坠落沟中,很快就将沟填满,后面的人踏著他们得以通过,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初九,崔乾祐率兵攻陷潼关。六月十三日,唐玄带著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以及杨国忠等官员和禁军数千人,仓皇弃离长安,经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逃往四川。当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随行将士怒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于七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
灵宝之战是唐军由主动变为被动的一个转捩点。由于此战的失败及潼关的失守,使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他战场唐军的失利。在河北战场,迫使郭子仪、李光弼退出河北,使河北诸郡得而复失,安军后方得以巩固。此前由于潼关驻有唐朝近20万大军的牵制,尽管河北史思明连吃败仗,安禄山也不敢大量抽调部队增援,南阳、雍丘唐军也得以固守。哥舒翰大军失败后,安军可以无后顾之优地大量抽调部队支援其他战场,唐军的士气则因此战的失败而大受影响,各战场之间也因此难于相互呼应与支援,唐军从此陷于全面被动的局面。
灵宝战败、潼关失守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在反攻时机不成熟时勉强进行反攻决战。他急于求成,对敌我力量对比作了错误的判断,加之听信谗言,刚愎自用,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此外,唐军指挥系统混乱、人心涣散、士无斗志,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哥舒翰在指挥上的失误也是原因之一。
哥舒翰逃到关西驿站后,张贴告示、收集残兵败将,想重新守卫潼关。这时蕃将火拔归仁等等人见大势已去,便暗中商议好劫持哥舒翰投降安禄山,然后率百余骑围住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至矣,请公上马。”(24)哥舒翰上马出驿站后,火拔归仁率部下叩头说:“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25)哥舒翰不同意,说道:“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26)说完想要下马。火拔归仁把哥舒翰的双脚捆绑在马腹上,对于将领中不愿意投降的,也都捆起来押往东方。这时叛军将领田干真赶到,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被一起送往洛阳。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骂道:“汝常轻我,今日如何?”此时的哥舒翰却气慨全无,伏地谢罪说:“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陛下为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但留臣,臣以尺书招之,不日平矣。”安禄山听罢大喜,立即拜哥舒翰为司空、同中下门下平章事。然后对火拔归仁说:“背主忘义,吾不尔容。”(27)将斯斩首。随后哥舒翰写信招降其他将帅,但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知道没有什么效果,就把哥舒翰囚禁于禁苑之中。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据洛阳称帝。四月,唐肃宗决定收复两京。九月二十八日,唐军攻长安。十月十五日,又在陕郡之西的新店击败安军15万。十六日(公元757年12月1日)晚,安庆绪率领部下从苑门逃出,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临行时,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的唐将全部杀死。其后赠太尉,谥曰武愍。
点评:哥舒翰是天宝中后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早年因屡立战功,为世人所赞。但晚年却屈节求生,以至晚节不保,令人无比惋惜。史书上评价说:“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哥舒翰生活的时间,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哥舒翰凭借强大的国力做依托,在对吐蕃的一系列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他的军事思想也非常丰富。
哥舒翰的军事思想:
1,严于治军的军事思想。哥舒翰早年经略新城时,便因治军严厉,以至“三军无不震慑”,从此稍有名气。任大斗军副使后,因同行的副将对其傲慢无礼,不听调遣,哥舒翰大怒,将其挝杀,使“军中股怵”。在攻打石堡城时,负责攻城的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因没完成任务,险些被哥舒翰斩首,后来二人在宽限日期内攻占了石堡城,方保住性命。严格的军纪,历来都是胜利的保障,哥舒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严格治军是分不开的。加上早年通晓大义,仗义疏财,为人又重义气所以颇得士兵拥戴。
哥舒翰到了晚年,因为位高权重,军纪虽然一如既往,但却不关心士卒疾苦。监军李大宜在军中时,不管事,却与将官赌博、饮酒、弹琴为乐,而士兵却连饭都吃不饱。玄宗派人慰劳军队时,士兵反映缺少衣服,玄宗就做了十万战袍赐予军队,但哥舒翰却压住不发,以至军败之后,衣服仍藏在库中。士兵连年征战,却连最根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这很容易使士兵心中充满怨恨,导致上下离心。哥舒翰有威无恩,这正是他后来失败的原因之一。
2,灵活用兵,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哥舒翰用兵从不墨守成规,主张出奇不意。比如吐蕃在抢收粮食时,哥舒翰针对其军队无备的弱点,先巧妙地在其必经之路预设伏兵,当吐蕃军开始收粮时,率军突出突然杀出,大败其众,当逃走的吐蕃军在进入伏击圈后,也被唐军一举全歼。
哥舒翰用兵的另一个特点是十分重视掌战场的主动权。比如在吐蕃军前修建神威城,使吐蕃军倍感压力。当神威城被吐蕃军攻占后,哥舒翰不但将其夺后,而且又建了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遥相呼应。哥舒翰由消极防御改为主动进攻,随后一举攻克石堡城,夺取战略要地。然后以此为前沿阵地,继续推进,终于收复了失陷多年的黄河九曲之地。而吐蕃在与哥舒翰的交战中,开始时尚能发动反击,而到后来只能是疲于招架,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只能是“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了。
3,以军镇为依托,步步为营。在河陇战场上,唐朝自从李敬玄兵败青海之后,便改变了从青海长驱直入吐蕃的战略,但也并未采用秦汉以来常用的修筑长城,分兵把口,进行防堵的办法,而是依托一系列坚固据点——军镇,相对集中兵力,实行机动防御,并伺机反攻,逐步扩大控制区域。从神威城到应龙城,从应龙城又到石堡城,从石堡城再到黄河九曲,哥舒翰一步步地将战场推向吐蕃腹地,最终在他手中,使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附(27):
1,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歌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2,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李白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3,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白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骅骝拳局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4,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高适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难致。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5,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高适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6,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杜甫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7,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杜甫
赞普多教使入秦,数通和好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
8,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9,寄哥舒仆射 韩翃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杀将破军白日余,回旃舞旆北风初。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10,哥舒大夫颂德 储光羲
天纪启真命,君生臣亦生。乃知赤帝子,复有苍龙精。神武建皇极,文昌开将星。超超渭滨器,落落山西名。
画阃入受脤,凿门出捍城。戎人昧正朔,我有轩辕兵。陇路起丰镐,关云随旆旌。河湟训兵甲,义勇方横行。
韩魏多锐士,蹶张在幕庭。大非四决轧,石堡高峥嵘。攻伐若振槁,孰云非神明。嘉谋即天意,骤胜由师贞。
枯草被西陆,烈风昏太清。戢戈旄头落,牧马昆仑平。宾从俨冠盖,封山纪天声。来朝芙蓉阙,鸣玉飘华缨。
直道济时宪,天邦遂轻刑。抗书报知己,松柏亦以荣。嘉命列上第,德辉照天京。在车持简墨,粲粲皆词英。
顾我抢榆者,莫能翔青冥。游燕非骐骥,踯躅思长鸣。
11,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 元稹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12,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 苏轼
-
张柬之简介资料|张柬之简介详细阅读
张柬之 (625~706) 唐朝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的宰相。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年轻时补太学生,登进士第。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朝历官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合州和蜀州刺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狄仁杰推荐他堪为宰相,长安元年(701),内召为秋官...
-
萧挞凛扮演者|萧挞凛简介详细阅读
萧挞凛 萧挞凛(?—1004),名又作挞览,闼览。辽朝中期将领。字驼宁。契丹族。马群侍中术鲁列子。 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景宗保宁(969—979)初年,为宿直官。圣宗统和二年(984),为彰德军节度使。次年,奉命东征女真,俘获甚多,受嘉奖。四年(986),为诸军副部署,从枢密使耶律斜轸南...
-
唐朝长孙皇后简介_长孙皇后简介详细阅读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
-
朱晃简介_朱晃简介详细阅读
后梁太祖朱晃 后梁太祖朱晃(852~912) 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初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入长安。唐中和二年(882)正月,黄巢以朱温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
-
【唐朝名将张巡简介】张巡简介详细阅读
张巡 张巡①(709—757 11 24),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②,唐朝著名的军事将领。 张巡自幼便聪悟有才干,长大后,身高七尺,须髯一怒尽张。他不但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而且记忆力惊人,读书不过三遍,便终身不忘,写文章不用打草稿。后来守睢阳时,士兵仅有万人,而城中居民百姓却有数万人,张巡每...
-
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简介详细阅读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998),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字逊宁。契丹族。辽太祖族兄、南院夷离堇(军事将领)耶律绾思子。 穆宗应历十五年(965),随北府宰相萧千征乌古、室韦等部。应历末年,任惕隐,掌皇族政教。最宗保宁五年(973),率兵西伐党项,胜归。屡对宋作战。乾亨元年(979),南京(今北京...
-
[朱温简介]朱温简介详细阅读
才干加荒淫——后梁太祖朱温 在黄巢起义中起家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莫过于唐朝了。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到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前后近三百年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法律等方面都有了最辉煌的时期。但到了开元元年(公元713年...
-
宇文恺的介绍_宇文恺简介详细阅读
宇文恺 (555~612) 隋代建筑家。字安乐。祖先是鲜卑族,西魏以来汉化。父亲宇文贵,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位至大司徒。次兄宇文忻,周、隋时名将,隋时官至右领军大将军,为隋文帝杨坚所忌,被诛。宇文恺为武将世家,父兄皆以弓马显名,他独好学,擅长工艺,尤善建筑。隋代著名工程,他多参预。...
-
祖咏简介资料|祖咏简介详细阅读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分析】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据说此诗为祖咏...
-
[魏征的读音]魏徵简介详细阅读
魏徵 (580~643)唐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字玄成。先世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后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祖父魏彦,在北魏时曾欲删削各家《晋书》,成一家之言,未成。父亲魏长贤,是著名史学家魏收的族叔,博涉经史,北齐时为著作佐郎,欲承其父志,改撰《晋书》,后因讥刺时政,出为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