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公孙度|公孙度简介
【tool.jxxyjl.com--秦汉名人】
公孙度--东南亚霸主
公孙氏割据辽东起自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后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并娶妻。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公孙度举有道,被任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显赫,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当道,与公孙度同郡的徐荣推荐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到任后,公孙度立刻在郡中排除异己,树立威信,随后出兵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正当新大王伯固在位(公元126年至公元191年),其在过往数十年内多次与汉军交战,攻掠汉边高句丽诸郡。至此时,始为公孙度击服,效力之。新大王于下一年(公元190年)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协助公孙度,一同剿灭富山贼寇。当年公孙度野心膨胀,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公然有独立于中土的行为。此后,公孙度遣柳毅越海并青州东莱诸县,命之为营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黄海的通道。公孙度又西败三郡乌桓,荡平辽东西界,东并玄菟、乐浪。为了牵制高句丽等国,他又嫁宗女给夫余王,使之忠属于己。公孙度一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病故,其子公孙康即位。此时北方曹操正扫荡袁绍诸子,对公孙氏压力很大。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谭,张辽率军顺势击溃当年公孙度所置营州刺史柳毅,夺取公孙氏的东莱。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三郡乌桓,屠柳城,袁尚等投靠公孙康,后被康所杀献与曹操。在曹操强势之下,公孙康只能暂时表示臣服,后接受曹操授予的襄平侯、左将军。不过,当曹操把视野投向南方后,公孙康也明显活跃了。约公元209年,公孙康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迫使伊夷模将都城迁到丸都。后来,公孙康又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讨伐韩濊,由此乐浪、带方也兴盛起来。公孙康在用武力压服三韩的同时,也效法父亲的和亲收服政策,将宗女嫁给马韩中最有势力的百济,于是百济成为公孙氏属国。设立带方郡后,公孙氏在东北亚的影响达到了极限,此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各国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国(分属邪马台女王国)都附属于带方郡,所有向公孙氏的朝贡都由带方太守负责。到此时为止,濊貊成为化内之地,夫余、三韩、倭都归附,高句丽、乌桓皆破败,公孙氏之威东北亚诸国无敢抗者。而且公孙氏数世领有辽东,天子以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于是便隔断东夷,完全切断了中土与各国联系,独断于辽东。这样,公孙氏复有各国为砝码,不惧中土王朝的威胁。
可能有人会感到困惑,辽东蛮荒之地,仅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怎么能够成为东北亚的霸主,三韩、倭、夫余各国的宗主。事实上,公孙氏领地此时已经颇具根基。《后汉书》《郡国志》记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辽东、玄菟、乐浪(含后来的带方)诸郡户口数:辽东郡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w案:口数误,以一户五口记,当在三十二万口左右,有《晋书》《宣帝纪》谓司马懿平辽东时“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为证,此口数当脱去“二十”,为二十八万余);玄菟郡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w案:户数误,“一千”当为“一万”);乐浪郡: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共合计近六十万口。公孙氏雄张海东时户口必更多:一方面、有自然增长,依中国古代数千年的规律年增长率约0。12%,从永和五年至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可增长8。7%,即约五万余口;次一方面、中原纷乱,士大夫及流民自然会流入相对中原安定的辽东,也会增加数万口;再一方面、公孙康等攻击周边小国,迫使旧民复出并抢掠异族为奴,也增加了人口。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载“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综合来看,至襄平城破前,公孙氏所领当超过六十万口,甚或到达七十万口。再依照当时约略一比十的军民比例,公孙氏可以调动的军队也有六七万之众。
观看同期各国的状况,蜀汉被魏国灭亡时也就“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吴国灭亡时“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相比于吴蜀两国,公孙氏领地确实要小些,但是也决不弱太多,至少可以认为是同一量级的。当时高句丽仅三万户;沃沮五千户;濊二万户;马韩五十余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倭人少则千余户,至多邪马台国也仅七万户,总计在十五万户,但国家结构松散;仅夫余八万户,较各国为多。在这种东北亚充满了小国的形势下,公孙氏很容易利用它们互相牵制,从而都划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建安后期公孙康去世,其弟公孙恭立,无所作为。至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康子渊夺恭位。此时鲜卑慕容氏流入辽西,或许又与其发生摩擦,但也不是公孙渊的对手。公元229年,吴国的孙权称帝,正式与魏国对抗。此后,吴国也谋求海外属国和领地,多次派遣船队出海寻访夷州、亶州。但是东海外的大小各国基本都是公孙氏的属国,吴国几乎无从插手,于是孙权只好谋求与公孙渊的联合。有著吴国的支持,公孙渊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这就导致他最终也与魏国破裂,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最终,魏明帝下定决定剿灭了这个在辽东、朝鲜存在了五十年的割据政权,慕容鲜卑和高句丽东川王位宫也参与了对襄平的讨伐。
-
明朝王弼简介_王弼简介详细阅读
王弼--少年奇才 (226——249)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有人高寿却默默无闻;有人寿短却光照千秋! 少年奇才王弼,在他短暂而有限的24个春秋中,却在经学、哲学领域作出了重 大的贡献。 人一出生,就面对万象纷呈的现实世界。是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人云亦云, 还是遇难而上、勇于进取、有独...
-
[元龙魏无忌简介]魏无忌简介详细阅读
魏无忌 魏无忌,战国时魏国的贵族,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弟弟。他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时期“四公子”。 魏无忌广招门客,有食客三千。他的优点是,不论对方贫富贵贱,都能谦恭对待,因而归附他的贤士很多,其中包括看守城门的侯赢,杀猪的朱亥等...
-
【王肃烈士简介】王肃简介详细阅读
王肃--一代经师 (195—256)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社会动乱,经济凋敝,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上,烽烟四 起,战火纷飞,结果造成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国家的一片大好河山,竟至满目疮 痍。 为了各自利益纷纷登台亮相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 三个军事集团,经过几十年...
-
三国张梁简介|张梁简介详细阅读
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在黄巾农民起义中,黄巾军张梁部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被汉左中郎将皇甫嵩部击灭的作战。 中平元年六月,卢植被拘押回京,灵帝另调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太守董卓为东中郎将,指挥广宗战事。董卓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被张角击败.获罪罢职...
-
[西汉扬雄简介]扬雄简介详细阅读
扬雄--蜀中大儒 (前53—18) 扬雄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 想家两种身份。《汉书·扬雄传》载其“年七十一,天风五年卒。”(下引本传, 不再出注)天凤为王莽新朝年号,五年即公元18年。其生当在汉宣帝甘露元年,为 公元前53年。是一个跨世纪的...
-
【三国王匡简介】王匡简介详细阅读
赤眉、绿林起义 爆发于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见两汉奴婢)。成帝时,因饥谨而死于道路的贫民数以百万计。哀帝即位后,大司马师丹建议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
-
【项羽简介】项羽简介详细阅读
巨鹿大战 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 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章邯重 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项羽、刘邦也只 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
-
【王景简介年月日】王景简介详细阅读
王景 东汉水利专家。字仲通。乐浪邯(今朝鲜平壤以北)人。少时博览群书,爱好天文技艺。明帝时,与将作谒者王吴用堰流法修治浚仪渠,颇有成效。永平十二年(公元69)又奉诏与王吴监修汴渠。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勘察地势,修渠筑堤,疏通游积,修立水门。次年渠成,河汴分流,消除了自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
-
张良简介_张良简介详细阅读
张良 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
-
尉缭简介_尉缭简介详细阅读
尉缭 尉缭,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著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陈述兵法。 今存《尉缭子》24篇,近万言。该书主要论述了对战争的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