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下落|张宗禹简介

清朝名人 2020-06-25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清朝名人】

  张宗禹

  张宗禹,生卒年不详,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人,别号“小阎王”,清末捻军首领。

  张宗禹约生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出身地主家庭。自幼闭门读书,成长后不赴科举考试,绝意仕途,却“暗中联络贫苦,潜蓄实力”(王大球:《张宗禹传路》,《史学工作通汛》1957年3期第13页。)。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级阶矛盾激化,促使他走上抗清斗争的道路,成为捻军的著名将领。

  1853年(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影响下,规模巨大的捻军起义爆发了。张宗禹毅然参加其战斗行列,隶于他族叔、著名首领张乐行麾下。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雉河集会盟,确立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张乐行被推为盟主,兼领黄旗,张宗禹遂领镶黄旗。他以治军严整,临阵果断,“强忍敢战”,为部众所拥戴。

  1856年,清兵一再袭占雉河集,张宗禹跟随张乐行率部撤离家乡南走。次年3月,同太平军在霍丘、六安交界处会师。1860年2月,他同李大喜等率马步队3万多人,挺进萧县境内,佯攻砀山,转而东趋徐州,经邳州南下,占领桃源(今泗阳南),直逼重镇清江浦(今江苏清江市)。其时,河道总督庚长、漕运总督联英等正连日演戏,置酒高会,昼夜不辍,疏于防备。张宗禹等乘势进击,于2月22日,攻克该地,获得大量财物,凯旋返回推北。

  1862年(同治元年)春,捻军大举入豫,张宗禹率部进攻周家口和商水等地,接著围攻洛阳,占领宜阳,杀知县谢仁溥,又占永宁(今洛宁),越过熊耳山。5月,攻陕西雒南,同入陕的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西北太平军会合,出孝义(今柞水),进逼省城西安。这时传来了安徽庐州(今合肥)危急的消息,他们立即东返,至河南,得知庐州已失,遂赴湖北,因受到清军的阻截,西北太平军重往陕西,张宗禹则率部经河南光山回到安徽毫州。

  1863年春,由于清朝钦差大臣、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领兵与安徽巡抚李续宜南北夹击蒙、亳地区,捻军腹背受敌,处境艰危。为了分散敌人兵力,联合河南捻军一道抗清,张宗禹奉张乐行之命,率部突围,从颍州(治今阜阳)入豫南,会合陈大喜所部捻军,辗转至湖北麻城、蕲水等地。随后,陈大喜部返回河南,张宗禹则疾驰安徽,过宿松、太湖、潜山抵桐城,在孔城镇与忠王李秀成所部太平军会合,进攻六安。不久,李秀成部回救苏州,张宗禹部由盱眙转至天长,折返皖北。

  当时,皖北局势大变,雉河集失陷,张乐行殉难。可是,张宗禹并不气馁,奋力搏战。6月,夺回雉河集。清朝官吏施展阴谋,派遣叛徒杨瑞英前来诈降,妄图乘机进行谋害。张宗禹识破敌人的毒计,断然处决于这个曾经参与捕杀张乐行的无耻败类,为死难的捻军将士报仇雪恨;并且夺取了敌人的粮台,打击其嚣张气焰。

  同年9月,张宗禹闻僧军将再次南来,率部复往河南,经陈州,许州、汝州和南阳府境,打算西入陕西,与西北太平军会合。这一计划因屡为清兵所困,未能如愿。1864年春,西北太平”军出陕入豫,回救天京,张宗禹即率部冲出敌围,于4月28日,在内乡西坪、赤眉之南与之会师,同入湖北。5月26日,在德安寿山大败清兵,进至黄陂,黄州、麻城,7月4日占领罗田。因妥清军阻遏,无法东进。

  7月19日,天京陷落,形势急转直下。张宗禹同赖文光、陈大喜、任化邦等带领部队再上河南。9月初,在罗山败僧格林沁部,击毙都统舒通额、副将巴扬阿等,歼敌数千人。随后,他们重返湖北,于10月初会同陈得才部在蕲水大破副都统富森保部,杀总兵石清吉和副将江南星等,并进围提督成大吉部。因敌援兵赶来,遂转战入皖。11月,陈得才等西北太平军在霍山黑石渡镇大败,损失惨重,各路首领或俘或降,陈得才自杀。在此紧急时刻,张宗禹机智地率部避走豫、鄂边界。12月上旬,于湖北襄阳伺赖文光等太平军和任化邦等捻军会合,进入河南邓州境内。

  张宗禹及其他捻军将士目睹形势险恶,深感合则可存,分则必亡,因此坚决表示,愿与太平军紧密合作,“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赖文光自述》,《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2册,第863页。),并推赖文光为首领,逐步整编部队,决定“易步为骑”,增加骑兵,减少步队,采用快速灵活的流动战术。他们还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历法、封号和印信。张宗禹曾被封为梁王,他同将士们一道,决心为复兴太平天国事业而奋斗。

  12月12日,他们在邓州唐坡同僧格林沁部展开大战。临战之前,任化邦(所部蓝旗)对张宗禹说:“黄旗挫衄之余,恐难当大敌,愿以蓝旗冲锋,黄旗接队,可乎?”张宗禹斩钉截铁地答道:“不能冲锋,焉能接队,今日吾不与胡虏俱生矣!”(王大球:《张宗禹传略》,《史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3期,第14页;参见黄佩兰等:《涡阳县志》,《捻军》资料丛刊第2册,第105页。)他激励将士,一战破敌。

  1865年1月29日,他们于鲁山再败僧军,毙护军统领恒龄,副都统舒伦保等,后在鄢陵附近痛击敌人马队,又运用盘旋打圈的流动战术,走西平,新蔡、信阳等地,战于确山,进攻扶沟,抵雎州,由考城趋山东,于宁阳打败山东按察使丁宝桢、总兵范正坦所部清兵,威逼省城济南。为拖垮僧军,复反辔向南,入江苏邳州等地,旋又重回山东,经宁阳、汶上,过运河,抵曹州菏泽县北的葭密寨、郝胡同、高楼寨(即高庄集)。5月18日,尾随捻军的僧军追到时,张宗禹与赖文光等指挥部队,引敌进入伏击地域,发炮轰击,四面合围,阵毙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消灭其所部7000多人(一说万余人),大获全胜。

  高楼寨之战后,张宗禹“拟即督师北上,直捣虏巢”(王大球:《张宗禹传略》,《史学工作通讯》),其他将领则主张或先取济南,或渡过黄河由豫入陕,大家“争言不决”。这时,清廷已命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节制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并令直隶总督刘长佑领兵扼守大名,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带洋枪队驻防景州,加强警戒。张宗禹获悉京师有备,不易攻克,便率部从山东转向河南,于6月重回皖北,赖文光等接著赶来,一起包围雉河集。可是,这一带已与往昔不同,清朝政府改雉河集为涡阳县,强化其统治。他们久攻雉河集未下,遂于7月25日撤围,分两路复往河南。自此之后,张宗禹与赖文光等两部捻军或分或合,流动作战,打击敌人,使曾国藩的重点设防计划遭到破产。

  曾国藩又提出“聚兵防河”的计划,即西以沙河和贾鲁河、南以淮河为防线,北从朱仙镇至开封与黄河南岸挖濠设防,企图将捻军围制于鄂、豫、皖交界的多山地区,加以消灭。9月中旬,张宗禹部在禹州、许州一带与赖文光部相会,发觉敌人的河防诡计,并得知北面朱仙镇至开封附近的堤墙尚未筑完,立即出发,经尉氏、中牟北上,进行突击。9月24日夜,直冲开封南面芦花冈堤墙,击溃河南巡抚李鹤年所部豫军,经留往山东。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沙河、贾鲁河防线又告崩溃。

  张宗禹和赖文光两部分别进至山东曹县,金乡与菏泽、巨野等地后,10月上旬,猛攻运河堤墙不破,随即重返河南。由于捻军长期遭到清军围追堵截,斗争形势日趋严峻,赖文光、张宗禹等深感“独立难支,孤军难立”,于是决定由张宗禹率领所部前往陕西,联合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之势”(《赖文光自述》)。然而分军之后,赖文光所率东捻军与张宗禹所率西捻军彼迫各自孤军作战,形势更加不利。

  10月21日,张宗禹率领部队约6万人(一作3万多人)自中牟同赖文光等东捻军分手,迅速西进,绕道陕西商州,于11月9日抵华阴,旋入华州境,在白泉铺和三峡店战胜清兵,又败提督刘厚基部于渭南赤水镇,使其退回渭南。11月25日,在华州敷水河东设伏,击败总兵萧德扬等部湘军,毙伤敌七、八百人。复乘胜西上灞桥,直逼西安,迫使湘军回救。这时西捻军又东南走蓝田,佯趋商州、雒南,引敌尾追,然后北走渭南,回师西安,把精锐部队埋伏在灞桥附近十里坡的左右村堡。1867年1月23日,会办军务刘蓉所部湘军1.4万多人赶到灞桥。捻军以少数部队同敌接仗,佯败退走十里坡;湘军跟踵急进,抢上十里坡,诱敌部队立即反攻,两旁伏兵齐起,团团围住敌人,展开搏斗,恰风雪骤至,湘军所用枪炮被雪沾湿,无法施放,很快就被击败,3000多人被歼,记名提督杨得胜,萧集山,萧长青等丧命,数千人缴械投降,“全陕震动”。

  十里坡战役后,西捻军乘胜进围西安,2月10日,于城西鱼(雨)化寨杀了编修张锡嵘等。不久,因敌援已到,便撤离西安,沿渭河南岸西行,抵达鄘县齐家寨。3月下旬,渡河至益店,同自凤翔东来的回民起义军取得联系。两军会合后,拟定了联合作战计划,由捻军攻同州(今大荔)、朝邑,回民起义军攻西安。两支部队一起从三原、富平、蒲城向同州、朝邑一带进发。5月6日,同总兵刘松山部激战于同州东北许庄附近,杀死副将胡理明等多人。接著,西进普集镇(今武功),再攻西安。湘军刘松山等部前来援救,西捻军受挫,撤围东下灞桥、临潼,折往鄠县(今户县)、盩厔(今周至),复转战三原、富平、蒲城等地,“往来梭织,如入无人”(贺瑞麟:《清麓文集》第7卷第21页。)之境。西捻军在渭河南北与回民起义军“时离时合”,共同打击清军。

  10月,清朝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策划在泾水、洛水之间扑灭西捻军。张宗禹见敌人日渐逼近,便领军自蒲城至白水,突破敌人的包围,北进中部(今黄陵)、洛川、鄘州(今富县)、甘泉,一部进占安塞,主力活动于宜川、延长之间。11月又向北发展,占领延川,进向清涧,配合回民起义军攻占了绥德。

  这时,张宗禹接到东捻军的告急书信,决定立刻自陕北驰援。原准备取道潼关。有位老翁说:“不可。官军聚山左,河北必虚,吾引兵出彰飞彰德,今河南安阳)、怀(怀庆,今河南沁阳),逾大名(今河北大名),犯畿辅,官军必回军宿卫,则东围不战自解矣!”(张瑞墀:《两淮戡乱记》,《捻军》资料丛刊第1册,第303页。)于是决定取道山西,直趋直隶。12月17日在宜川履冰渡过黄河,攻下山西吉州,后分三路,自河津、乡宁、蒲县东进,经曲沃至垣曲。1868年1月初,绕王屋山,抵河南北部,随即穿越济源、怀庆等地,“飙疾如风”,向直隶南部进军,逼省城保定,抵易州、前锋进入房山,直达宛平县卢沟桥,“京畿大骇”。

  清朝政府宣布京师戒严,并从各方面调兵来援。西捻军挺身南走安肃(今徐水)、高阳,于2月8日占祁州(今安国),毙知州胡源,继克饶阳、献县,转战深州、晋州等地。3月16日夜,因为戒备不严,在饶阳东北遭受清兵袭击,损失较大。不过,他们吸引清兵縻集直隶的目的已达,便南下谋求同东捻军会合,殊不知东捻军已经败灭。

  张宗禹率军在晋州、藁城间跨过滹沱河,3月下旬,进入河南临漳,又越漳河至滑县、卫辉;(今汲县)、新乡,西趋清化镇(今博爱)。这时,钦差大臣李鸿章派淮军赶到豫北,企图将西捻军逼过卫河西面,困于太行山麓。张宗禹发现敌人据险扼守,恐被围困,就折而向东。4月初,西捻军在封丘大败提督刘松山等部,斩提督周盈瑞,重伤总兵郭宝昌。12日,于滑县杀死记名提督振邦,副将刘正同等,而为挺进运河东岸扫清道路。

  4月17日,西捻军在当地人民的引导下,山东东昌(今聊城)城南李海务渡口过运河,抵山东、直隶边界地区,随即沿运河东岸北趋,4月下旬,经德州,沧州,逼攻天津。清政府再次宣布京师戒严,并勾结英国、法国侵略者加强天津防务。西捻军无法前进,且得悉东捻军已败,遂取道盐山重返山东,5月上旬,到了海丰(今无棣),阳信、武定(今惠民)等地。张宗禹“见余粮栖亩,则大喜,谓千里连营,事权不一,秋高马健,一呼可涉也”(黄佩兰等:《涡阳县志》、《捻军》资料丛刊第2册,第107页。)。他过高估计敌人的内部矛盾,产生轻敌思想,未能马上突破李鸿章拟定的东从海上封锁,西以运河、南以黄河,北以减河为防线的围困计划,终于吃了大亏,造严重后果。

  西捻军于5月中旬北往沧州,攻减河河墙不破,即回盐山,南下运河之东的平原、禹城、博平、茌平等地,抢渡运河也未,接著又先后北上南折,来回抢渡多次,都未达目的。李鸿章却提出以运河为外圈、马颊河为内圈防线,紧缩包围,并大搞其“招抚”诡计,地主豪绅实行坚壁清野,强迫村民搬入堡寨,使西捻军的食宿发生困难,天气又持续阴雨,河水陡涨,道路泥泞,行动更为不便,处境愈来愈艰难。

  7月上中旬,西捻军接连在山东临邑、海丰、直隶吴桥与山东德州杨丁庄遭受阻击,损失不少。下旬,他们于山东沙河丧失三四千人,张宗禹负伤,旋又在济阳东北受到围攻,阵亡和被俘约六、七千人,更加势孤力单。张宗禹率领将士继续苦战,8月初,于德州高家渡、老君堂一带谋渡运河没有成功。15日,从东昌李海务渡口再次抢渡,复告失利,便退往茌平广平镇。次日,在向东北方向转移途中,被清兵截击,数千将士或战死或被俘,张宗禹带18骑冲出重围,来到徒骇河,“穿秫凫水,不知所终”(黄佩兰等:《涡阳县志》,《捻军》资料丛刊第2册第108页。)(一说后来避走沧州孔家庄——今属黄骅县;一说投河死难)。他的部队在此覆没,标帜著捻军起义的最后失败。

  张宗禹参加捻军起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把他锤炼成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他“沉静好谋”,“遇敌英发”,敌势强则急走避开,敌势弱则奋勇出击,有时将队伍化整为零,使敌人不知其主力之所在,有时合零为整,使实力出于敌人意料之外,变化莫测,所以能出奇制胜,屡建战功,十里坡之战,更显出其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具有政治远见,长期同太平军联合作战,尤其是在危难关头,毅然率部与太平军结成一体,坚持斗争,不断打击敌人,震撼清朝的反动统治。张宗禹多谋善战的事迹韧忍不的精神,为捻军起义增添了光辉。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qingchaomingren/5501.html

  • [珍妃简介]珍妃简介

    珍妃简介  清光绪帝载湉妃——珍妃  公元一八九五年,一队日军绕道从山东的荣成湾登陆,占领了威海卫的南北两邦炮台,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封锁了威海卫港口的海面,于是躲在威海卫的中国北洋舰队成为瓮中之鳖,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堂堂的天朝大国——中华,竟然被小小的东瀛倭寇打败,全国哗然,...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鲁王朱以海]朱以海简介

    清灭南明鲁王政权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  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抗清,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林履中的详细事迹|林履中简介

    林履中简介  [清代·军事]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林履中学习刻苦,“在堂屡考优等”。1875年完成基础学科学习,1876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  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任 威远 练船教练大副...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张献忠简介】张献忠简介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张乐行的后人】张乐行简介

    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江苏...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李开芳凌迟_李开芳简介

    李开芳  李开芳(?—1855),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大李村人。壮族。  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因魁伟善战,被提拔为戊一监军。翌年七月,从太平军进攻柳州,杀敌有功,擢金一总制,带右一军。后随西王萧朝贵攻长沙,晋金一正将军。十一月,与林凤祥率兵克湘...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康有为简介]康有为简介

    保皇会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在加拿大创设。又名中国维新会。《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赵尔巽公馆】赵尔巽简介

    《清史稿》  记载清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赵尔巽主编。共五百二十九卷(原本为五百三十六卷)。计本纪二十五卷,共十二帝;志一百三十五卷,共十六类,其中《交通志》、《邦交志》为前史所无;表五十三卷,共十类;传三百一十六卷,《畴人》、《藩部》、《属国》三传为新创。1914年,民国特设清史馆编修该书,至1...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 [朱红灯人物简介]朱红灯简介

    义和团运动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 李成梁个人资料简介|李成梁简介

    李成梁  李成梁(1526—1615),明朝辽东大将。朝鲜族。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汝契。  世授铁岭卫指挥佥事。家贫,年四十仍为诸生,后入京袭职,积功为险山参将。明隆庆元年(1567),以抗土蛮,入援水平功,进副总兵职。三年,以军功进秩一等。四年,署都督佥事,整饬边务,以拒察哈尔部土蛮,泰...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