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故居|唐景崧简介
【tool.jxxyjl.com--清朝名人】
唐景崧简介
唐景崧(一八四一——一九○三),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次年,抵越南保胜,劝刘永福内附。以功赏四品卿衔,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令其募勇入关,编立四营,号景字军,入越参加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结束后,率军回国。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迁布政使。二十年,署理台湾巡抚。
一八九五年四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日本的卖国罪行,激起了广大台湾人民的无比愤慨,震动了台湾的官僚士绅。台湾士绅曾通过唐景崧多次致电清廷,表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但是,决心出卖台湾的清政府,无动于衷,回电训斥唐景崧说:“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并谕令“署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五月八日清政府代表在烟台与日本代表交换了条约批准书。十八日,派李经方为割台专使,前往台湾办理交割事宜。至此,台湾士绅倚靠清政府保台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
五月二十三日,台湾士绅丘逢甲等以全体居民的名义,发布了《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二十五日,台湾民主国在台北宣告正式成立,推唐景崧为总统。国号“永清”,以蓝地黄虎图案为国旗。在台北设议院。当天,唐景崧致电清政府报告就任情形时说:“台民闻割台后,冀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旧历)五月初二日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前来,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龙旗开仗,恐为倭人藉口,牵涉中国,不得已暂允视事,将旗发给各炮台暂换,印暂收存,专为交涉各国之用。一面布告各国,并商结外援,嗣后台湾总统均由民举,遵奉正朔,遥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脱身即奔赴宫门,席藁请罪。”
唐景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后,一方面向列强发出呼吁,希望得到他们的承认,并以准备允许外国租借台湾矿山、土地等权利,换取列强对台湾的共同保护,来抵制日本的占领;同时对台湾的防务进行了重新布署。唐自率一部兵力驻台北,总揽全台军政大权,并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台北是台防根本重地,本应派重兵驻守。道员林朝栋在中法战争中防守台湾,勇敢善战,曾大败法军;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在越南抗法,战功卓著,名震遐迩。但这两名战将都受到唐景崧猜忌,被调离台北。而唐景崧自率新招募未经训练和阵战的广勇驻守台北。
五月二十九日,侵台日军在三貂角澳底登陆。六月三日占基隆。基隆失陷后,同知方祖荫到台北请唐景崧率兵驻扎八堵作死守计。唐景崧不允,只派护卫营前往防御。六月四日,部下再请唐率队出战,被唐拒绝。当日,唐景崧携巡抚印由后门逃往淡水。在淡水电令丘逢甲、林朝栋、杨汝翼等速率兵赴援,而他自己却于六日带亲兵由淡水乘德国船逃回大陆。
唐景崧弃台后,人心惶惶。台北溃兵四处抢掠,藩库存银被抢劫一空。仓库失火,秩序大乱。六月七日,日军占领台北。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国宣告败亡。
-
[珍妃简介]珍妃简介详细阅读
珍妃简介 清光绪帝载湉妃——珍妃 公元一八九五年,一队日军绕道从山东的荣成湾登陆,占领了威海卫的南北两邦炮台,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封锁了威海卫港口的海面,于是躲在威海卫的中国北洋舰队成为瓮中之鳖,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堂堂的天朝大国——中华,竟然被小小的东瀛倭寇打败,全国哗然,...
-
[鲁王朱以海]朱以海简介详细阅读
清灭南明鲁王政权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 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抗清,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
-
林履中的详细事迹|林履中简介详细阅读
林履中简介 [清代·军事]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林履中学习刻苦,“在堂屡考优等”。1875年完成基础学科学习,1876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 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任 威远 练船教练大副...
-
【张献忠简介】张献忠简介详细阅读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
-
【张乐行的后人】张乐行简介详细阅读
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江苏...
-
李开芳凌迟_李开芳简介详细阅读
李开芳 李开芳(?—1855),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大李村人。壮族。 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因魁伟善战,被提拔为戊一监军。翌年七月,从太平军进攻柳州,杀敌有功,擢金一总制,带右一军。后随西王萧朝贵攻长沙,晋金一正将军。十一月,与林凤祥率兵克湘...
-
[康有为简介]康有为简介详细阅读
保皇会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在加拿大创设。又名中国维新会。《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
-
【赵尔巽公馆】赵尔巽简介详细阅读
《清史稿》 记载清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赵尔巽主编。共五百二十九卷(原本为五百三十六卷)。计本纪二十五卷,共十二帝;志一百三十五卷,共十六类,其中《交通志》、《邦交志》为前史所无;表五十三卷,共十类;传三百一十六卷,《畴人》、《藩部》、《属国》三传为新创。1914年,民国特设清史馆编修该书,至1...
-
[朱红灯人物简介]朱红灯简介详细阅读
义和团运动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
-
李成梁个人资料简介|李成梁简介详细阅读
李成梁 李成梁(1526—1615),明朝辽东大将。朝鲜族。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汝契。 世授铁岭卫指挥佥事。家贫,年四十仍为诸生,后入京袭职,积功为险山参将。明隆庆元年(1567),以抗土蛮,入援水平功,进副总兵职。三年,以军功进秩一等。四年,署都督佥事,整饬边务,以拒察哈尔部土蛮,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