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简介_高鼎简介

清朝名人 2020-06-12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清朝名人】

  古 诗 两 首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五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2)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识记。如: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3)在读、背古诗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的识记。

  4.写字指导。

  本课六个要写的字,各有特点,可逐一进行指导。“古”字横要长而凸;“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知”字中,口在右边偏下,不能写得太高;“忙”字左边竖心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朗读感悟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春晓》诗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读时,速度可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三句声音较实,二、四句声音较虚。每一句第二字可适当拉长,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

  《村居》较为明快,朗读时可适当将情绪外露,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可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后稍作停顿。注意读好韵脚“天、烟、鸢”。

  古诗朗读对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提醒学生一丝不苟地咬准字音,并让他们反复练习朗读。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两首古诗的背诵难度不大,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2.课中活动。

  比比谁背的古诗多。先分小组比一比,再推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区分“春”“村”的读音)

  板书:春晓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口)闻(门+耳)

  居(尸+古)童(立+里)

  偏旁:诗—讠醉—酉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声()()()

  多()()()处()()()

  知()()()忙()()()

  (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之情。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五、资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因“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享年52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和李白、杜甫的称赞。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诗人。

  3.风筝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宋,放风筝十分盛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西楼一夜风筝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北事通》,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放风筝的场面。

  明清时,风筝渐趋全盛,制作精巧。慈禧太后曾叫民间风筝艺人魏之泰做“女寿星骑仙鹤”的风筝。清代诗人鼎的《村居》,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泼放学归来的儿童在春风中放风筝的场面,读令人叫绝。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qingchaomingren/4363.html

  • [珍妃简介]珍妃简介

    珍妃简介  清光绪帝载湉妃——珍妃  公元一八九五年,一队日军绕道从山东的荣成湾登陆,占领了威海卫的南北两邦炮台,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封锁了威海卫港口的海面,于是躲在威海卫的中国北洋舰队成为瓮中之鳖,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堂堂的天朝大国——中华,竟然被小小的东瀛倭寇打败,全国哗然,...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鲁王朱以海]朱以海简介

    清灭南明鲁王政权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之作战。  二年闰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今属浙江)起兵,与定海总兵王之仁缔盟抗清,并遣举人张煌言赴台州(今浙江临海),表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二十八日,朱以海称监国于绍兴(今属...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林履中的详细事迹|林履中简介

    林履中简介  [清代·军事]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林履中学习刻苦,“在堂屡考优等”。1875年完成基础学科学习,1876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  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任 威远 练船教练大副...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张献忠简介】张献忠简介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张乐行的后人】张乐行简介

    捻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江苏...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李开芳凌迟_李开芳简介

    李开芳  李开芳(?—1855),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大李村人。壮族。  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因魁伟善战,被提拔为戊一监军。翌年七月,从太平军进攻柳州,杀敌有功,擢金一总制,带右一军。后随西王萧朝贵攻长沙,晋金一正将军。十一月,与林凤祥率兵克湘...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康有为简介]康有为简介

    保皇会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在加拿大创设。又名中国维新会。《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

    发布于:2020-06-26

    详细阅读
  • 【赵尔巽公馆】赵尔巽简介

    《清史稿》  记载清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赵尔巽主编。共五百二十九卷(原本为五百三十六卷)。计本纪二十五卷,共十二帝;志一百三十五卷,共十六类,其中《交通志》、《邦交志》为前史所无;表五十三卷,共十类;传三百一十六卷,《畴人》、《藩部》、《属国》三传为新创。1914年,民国特设清史馆编修该书,至1...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 [朱红灯人物简介]朱红灯简介

    义和团运动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 李成梁个人资料简介|李成梁简介

    李成梁  李成梁(1526—1615),明朝辽东大将。朝鲜族。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汝契。  世授铁岭卫指挥佥事。家贫,年四十仍为诸生,后入京袭职,积功为险山参将。明隆庆元年(1567),以抗土蛮,入援水平功,进副总兵职。三年,以军功进秩一等。四年,署都督佥事,整饬边务,以拒察哈尔部土蛮,泰...

    发布于:2020-06-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