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胜联(二)|太原名胜联

名胜古迹对联 2020-09-20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名胜古迹对联】

觉悟群生,人人瞻仰庄严相;
化通万物,个个皈依方便门。

刘大鹏题奉圣寺
竹满阳台,林开栋宇山堂古;
云飞僧寺,青护隋唐佛地深。

佚名题奉圣寺照壁
鹦鹉和鸣,福慧夙根传桂子;
麒麟抱送,庄严佛果妙莲花。

佚名题奉圣寺观音神龛
宝筏渡迷津,莲花承步,毒龙狂象随时斩;
金绳开觉路,旃檀作像,意马心猿顷刻除。

佚名题奉圣寺
兜率宫现白毫光,用刑修心,都意臻极乐世界;
般若台坐紫金像,以津求道,谁果入不二法门。

佚名题奉圣寺
自奉圣奉建初唐,便来这奉圣寺中,时时奉圣;
唯西山西道雪岭,宁拾此西山脚下,面面西山。

佚名题奉圣寺韦驮殿
佛法谭空,无欲而空,定于五伦外求空,却便冤佛;
禅门宁静,不染为静,只在七情中讨静,即是解禅。

杨二酉题奉圣寺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东南隅崇善寺街9号,创建于唐,寺内有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题书“琅函宝相”匾额。崇善寺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称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的第三子晋恭王朱棡,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其母高皇后,就在该寺旧址大事扩建,从洪武十六年(1383)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寺院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大部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前檐安有隔扇,北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边,瑰丽壮观。殿内神台上供千手千眼观音及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比例流畅,完好无损。殿宇和塑像,都为明初遗物。寺内还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经,大都有确切年代记载。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态威猛,筋骨雄健,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千手千钵千华子;
大悲大智大愿王。

隆莲题崇善寺大悲殿
千圣万贤齐拱手;
无量神祗皆低头。

根通题崇善寺文殊殿
须知世事如棋局;
长养心田似海深。

力宏题崇善寺佛室
  坚固五根培十力;
扫除四相子三心。

力宏题崇善寺精舍
客至莫嫌茶味淡;
僧伽不比世情浓。

佚名题崇善寺客堂
杨岐灯盏明千古;
宝树青姜辣万年。

佚名题崇善寺库房
 


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原城东南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马双塔同时创建,“祚”,是赐福保佑的意思,寺庙依山而建,是万历年间缙绅学士在科举制度下,为“昌文风”、“兴文运”,以开太原文明而创建。寺院布局和建筑独具特色。院子座南朝北,为南北走向,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组成。前院牡丹满园,被称为太原的“小洛阳”。塔院两大塔尤为突出,呈东南、西北走向,此走向是古人东南崇拜的反映,整个寺院为砖券无梁式建筑。檐下斗拱、额柱、砖饰均为仿木结构,其雕工细腻,造型精致,特别是大雄宝殿的砖饰与三圣阁的砖砌藻井,极为华丽,是明代砖仿木结构的代表作。双塔现被定为太原市标志,它们均高54米,八角13层,条楼阁式结构,全部用青砖磨砌而成,其造型优美风格古朴,被誉为晋阳奇观。每年立夏之际,寺内明代特丹——紫霞仙率先开放,此时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为太原胜景之一。穿过院帝东厢月门,是新建的书法碑廊,廊可以看到王羲之、王献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玉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等碑文200余块,明代崇帧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军直至太原,登临双塔寺,写下了著名的《咏双塔寺》,它们更为双塔寺增辉。

古寺古殿,古香添韵;
宝塔宝帖,宝墨留芳。

欧伯达题永祚寺123
牡丹飘香,美哉乐土;
双塔凌霄,换了人间。

袁旭临题永祚寺二门
  风藻无穷,帖爱宝贤花爱紫;
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

张颔题永祚寺二门
 


天龙山普同塔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天龙寺周围密布景点:东面有关帝庙、七松坪、凤凰松、观音塔;西面有北汉刘氏陵园、双塔坟、普同塔、唐代善导大师墓塔;南面有柳子沟源头沟滩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级经“龙池灵泽”的白龙庙到“高欢暑宫”的避暑亭,在亭内可远眺“崇山环翠”、“鼎峰独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观。沿着“石洞栈道”可观赏著名的天龙山石窟群。

历劫修因,脱去五浊归元净;
平生悟蕴,曾经百炼证真空。

佚名题天龙山普同塔
   
 


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太原文庙原在城西偏北。清光绪七年(1881),因汾水成灾,文庙被毁,遂移建于崇善寺被焚的废墟上,就是现在的文庙。 文庙的布局,在全国已成定制。太原文庙占地1.3万平方米,庙前门的两侧为东西牌坊,均为木质穿斗结构,山门前有汉白玉金水桥,桥下有蓄水池,正门人称灵星门,门内为忠义祠,其后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照壁、六角井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崇圣祠。院心宽广,古木参天。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基为“凸”字形,前置石雕栏板,使大成殿更加舒朗壮观。殿内正中供奉有身高约3米的孔圣人彩塑像,两侧有颜回等数十尊孔门弟子泥塑像。过去,在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地方上的文人学子,都要到文庙祭祀,并宰牛祭拜。文庙现为山西省博物馆一部。

形上为道,形下为器;
今人与居,古人与稽。

佚名题文庙大成殿
作者圣,述者明,仰崇高万仞宫墙,敬教勤学;
形上道,形下器,萃中外一时文物,强识博闻。

佚名题文庙
  处万国竞争世界,博古尤贵通今,搜索遍遐陬,直同亲历全球,亚雨欧风咸栉沐;
萃千秋作述精华,物理无非道妙,文明开广厦,偶幸来游福地,贤关圣域即琅环。

佚名题山西博物馆,位于文庙内
 


晋府

  晋府,顾名思义,即山西省政府。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始建于北宋初期,迄今已渡过一千多个风雨春秋。千余年来伴随着改朝换代,历经沧桑,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一直为山西的政治中心,决策者的府第。北宋大将潘美曾在此扎营做帅府,后为州治,府治。金朝为河东路治。元代为行中书省治。明、清两代统治者又将此院作为山西的巡抚衙门。辛亥革命后为阎锡山的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抗战初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太原沦陷后为日伪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后,再度为阎锡山府署。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今一直为省人民政府驻地。大院目前的建筑是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民国和日伪统治时期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己风群吏;
精心理庶民。

康熙赐山西巡抚苏克济[悬挂晋府大堂]
  抚安千里路;
宣布九宵恩。

康熙赐山西巡抚苏克济[县挂晋府二堂]
 


贡院

  太原贡院,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雄踞起凤街头,背负文瀛湖水(今儿童公园),后经数次修葺扩建,规制宏敞,可容纳八千士子同时应考。贡院正门悬“天开文运”匾额。院内建有“明远楼”、“致公堂”等。贡院为旧时已取得秀才资格的学子考取举人的场所。

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
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张之洞集句题贡院明远楼
  场弄东西,两道文光应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明杨士奇题太原贡院
 123


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处的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抽所建。窦,字鸣犊,曾在狼孟(今阳曲黄寨)做过开渠利民的事业。据传,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窦,曾驾来访。可惜到娘子关,听说窦被赵简子所杀,孔子在遗憾中驱车而去。宋代时,宋神宗加封窦为英济侯,所以窦也称英济祠。窦大夫祠巍峨壮观,祠内古柏翠。窦抽塑像端坐大殿中央。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1085)六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历代都留有碑纪。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都是元代至正三年(1343)重建,局部还保留有宋金时期风格,结构简炼而严谨,为金、元建筑中所罕见。 祠旁清泉自烈石山崖下涌出,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因水温较低,人称“寒泉”。与苍古祠相辉映,饶有雅趣。“烈石寒泉”为太原名胜之一。宋代时,宋神宗加封窦为英济侯,所以,窦祠也称英济祠。

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
烈石山下,普贤遗泽及苍生。

沈荣昌题窦大夫祠献殿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佚名题窦大夫祠寒泉
 


其它胜迹联

听讼四年,按刑律虽有专条,尤当察理准情,勤求民隐;
服官三晋,各职员岂无责任,所望奉公守法,力尽吾心。

佚名题山西高检厅
讼庭咫尺即林泉,趁案牍余闲,莫辜负满园风月;
叠嶂崔巍当户牗,喜亭台高处,得恣观四面云山。

佚名题山西高检厅
表里山河,是唐叔封地;
光华日月,见汉宫威仪。

佚名题山西督军署
文章气节争千古;
忠孝神仙本一途。

佚名题傅青主先生祠,位于东缉虎营,简称“ 傅先生祠”,亦称“傅公祠”
论三晋人豪,迹异心同,风亮日永;
作百年师表,顽廉懦立,霜满龛红。

江叔海书题傅青主先生祠
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
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杨应宁。

王惠题王琼府,位于东街路面,该府第大门面街,五十年代时除门顶坍塌,梁柱、门额、大门框及门外两旁八字菱墙尚存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
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

朱彝尊题晋阳书院,清顺治十七年(1660)巡抚汝海感于原三立祠颓废不可收拾,就在府城南侯家巷购地重建,名为“三立书院”。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之意。雍正十一年更名“晋阳书院”
心修忠义;
志义齐仁。

刘墉题清真古寺,位于解放路侧,为二进院,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如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沐浴室)等
 

 

123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mingshenggujiduilian/13357.html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