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东晋的成语典故]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

成语故事大全 2022-03-12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不求甚解

  陶潜,又名陶渊明(365~427),字加亮,晋成帝时大司马陶侃的后代。陶渊明八岁丧父,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29岁出任江州祭酒,因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久便辞职回家。陶渊明撰《五柳先生传》作为自我写照: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为别号。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因贫困不能经常得到,亲戚邀请他去喝酒,总是一醉方休。住室破敝,衣食简陋,他却能安然自得,写诗作文抒发自己的志趣。 成语“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原文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如椽大笔

  《晋书•王珣传》:王珣(350~401),字元琳,晋元帝朝权臣王导的孙子。王珣兄弟俩都是谢氏家族的女婿,因两族猜疑又都离婚,王珣因此被出为豫章太守,他没有去赴任。直到谢安去世,王珣才重新得到晋孝武帝的重用。有一天,王珣梦见有人将椽子一样大的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看来要有大手笔的事情需要我做。”一会儿传来消息,晋孝武帝驾崩。朝廷把哀策、讣告和谥仪等,全部交给王珣起草。王珣是王羲之的堂侄,书法也很有造诣,传世真迹有《伯远帖》。 成语“如椽大笔”,像椽子那样大的笔。原比喻记载大事之手笔。后比喻笔力雄健或鸿篇巨制的文辞。原文是“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德高望重

  司马元显(382~402),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儿子,16岁就担任侍中,因讨伐王恭有功,升散骑常侍。司马元显眼见父亲在朝中失去众望,劝晋安帝将其解职。《晋书•简文三子传》:晋安帝任命司马元显录尚书事。时人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西录府前马盈门,东录府却门可罗雀。司马元显没有一个正派的老师或朋友,身边都是阿谀奉迎之徒,有的说他是举世无双的英杰,有的说他是风流潇洒的名士,元显自己也以为无敌于天下,骄奢之气日盛。元显授意礼官提议,说因为他品德崇高,深孚众望,既然已经统领百官,百官都应该对他表示敬意。从此,公卿以下的所有官员,见到司马元显都实行跪拜之礼。当时攻战频繁,国库空虚,司徒以下的官员,每天只能领取七升粮食,而元显大肆敛财,竟然比帝室还要富有。参见《资治通鉴》。 成语“德隆望重”,后常作“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高。现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多用于称颂老年人)。原文是“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四:囊萤照读

  胤,字武子,隆安初年出任吏部尚书,因见司马元显骄奢太过,向其父司马道子请求稍加制约。司马元显知道后,派人去斥责车胤。车胤非常害怕,自杀身亡。车胤自幼童起,就以勤奋好学知名于世。《艺文类聚》卷九七引《续晋阳秋》:车胤学习而不知疲倦,因家庭贫困,不能正常提供灯油,夏天就用白色的纱囊装了几十只萤火虫,夜里照明读书,继续白天的功课。参见《晋书•车胤传》、《资治通鉴》。 成语“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原文是“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东晋时期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五:欣欣向荣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洋溢着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我此断绝与世俗的交游。与乡亲谈心让我心情愉快,读书弹琴使我消除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有时经过蜿蜒曲折的小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流淌,我心里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生命的即将终止。陶渊明这一年41岁。 成语“欣欣向荣”,原来指草木茂盛,现在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旺。原文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按:《晋书•陶潜传》记陶渊明解印去县,在“义熙二年”;陶渊明《归去来兮》序自述在“乙巳岁十一月也。”兹者。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chengyugushidaquan/61736.html

  •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一:临渴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发布于:2022-04-12

    详细阅读
  • [有趣的成语典故]有趣的成语典故

    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趣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趣的成语典故篇一: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简介】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成语的意义总要取决于它的出处来源所赋予它的故事内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30字]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

    汉语成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篇一:病入膏肓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简短】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对成语的熟悉和理解一直是衡量和测试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的标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一: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 : 魏策...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结构形式固定、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或句子,汉英成语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班超(32年-120xx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一诺千金成语故事】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成语产生的年代很早,当中保留了许多的古汉语特点,这些特点尤其体现在字词方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诺千金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诺千金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成语故事及寓意和道理]成语故事及其寓意3个

    成语故事及其寓意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简单成语故事15字】简单成语故事50字

    了解成语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单成语故事900字。简单成语故事900字1:扶摇直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海生活着一种叫鲲的鱼。鲲的体形非常大,可能会有几千里那么长。它还能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5个

    人心不足蛇吞象,同”贪心不足蛇吞象“,劝世名言。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关于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5个版本吧!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版本1  一年秋后,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条小花蛇在秋风中战战兢兢曲蜷成一团,十分可怜。丰动了侧隐之心,小心翼...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