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200字左右_历史成语故事200字

成语故事大全 2022-03-07 网络整理 可可

【tool.jxxyjl.com--成语故事大全】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成语作为语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形象生动,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故事2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成语故事篇一: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有的小朋友却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学习,仔细想想,和车胤和孙康相比,我们的学习环境那么好,你们会不会觉得很惭愧呢?

历史成语故事篇二:机不可失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平定天下,委派将军李靖攻打蜀郡的萧铣。李靖的决断对这一场战役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萧铣得到李靖大举进攻的情报,先吃一惊,继之一笑,与部将道:“深秋蜀地,寒气逼人,三峡天险,山高路陡,任李靖如何神通广大,他那几十万兵马难道都能插翅越江?他们不过虚张声势罢了,不必多虑!”各部将心中安定,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靖率三军经长途跋涉,来到长江边。九月蜀地的长江,波涌浪急,奔腾咆哮。见此,一位部下建议:“水激山险,将士疲惫,不如稍作休整,待江水退去,再过江不迟。”

  秋风袭来,吹动李靖的衣襟。他站在高处,满目滔滔江水。李靖回转身来,注视着将领们,语气坚定地兑:“现在一定要渡江!”

  他看着众位不解的眼神,继续说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我们的到来很突然。萧铣尚未察觉;并且以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可能立即进攻。我们必须趁江水迅涨的大好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猛攻。这才是用兵的上策!”

  良策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在李靖指挥下.将士们攻下夷陵,杀敌数万,掳船四百余艘。然后乘胜占领江陵,直逼蜀郡。在势如破竹的李靖军队面前,萧铣不得不俯首听命。

  机会是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而且需要你在平时努力工作,在它来临时,牢牢抓紧它,以供我们利用的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成功的外在因素。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哟。

历史成语故事篇三: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

  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

  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历史成语故事篇四:胆小如鼠

  很久以前,刺猬和老鼠是好朋友,他们的体态和性情很相似,刺猬因为全身长有硬刺,当他遇到危险时会蜷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所以他受到的危险很小。

  善良的刺猬为了自己的好朋友老鼠不受伤害,就把自己身上的刺分一些给老鼠。

  老鼠身上有刺以后,发现其他动物都不敢招惹自己,于是就渐渐得意洋洋起来了,感觉自己就是动物大王了。

  从此,只要一见到有其他的小动物靠近自己,老鼠就竖起它的刺冲向他们,在他们身上扎几个小窟窿,然后自己大摇大摆地走了。久而久之,动物们都讨厌起老鼠来。

  有一天,当老鼠在森林里转悠时,发现了美丽的孔雀,就想:“如果自己再拥有孔雀一样漂亮的衣裳,那就更像森林大王了。”

  于是,老鼠就对孔雀说:“孔雀,你漂亮的衣服是哪儿买的?快点告诉我。”

  孔雀说:“我可以告诉你。只是告诉你也没有用,你身上的刺会把衣服扎破的。除非你把身上的刺拔掉。”老鼠就去找螃蟹理发师,把身上的刺都拔掉了。

  老鼠高高兴兴地去找孔雀,可是孔雀一见到他,就飞上了高空,对森林里的动物高声叫道:“大家快来看呀,老鼠剪刺了,大家可以过安宁日子啦。”

  小动物们听到这一消息,争先恐后地家里跑出来观看。那些受过他欺负的小动物都朝他冲了过去。

  正当老鼠要鼓起身上的“刺”准备还击时,才想起自己上了孔雀的当,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只好抱头鼠窜,灰溜溜地逃走了。

  所以直到现在,老鼠白天也不敢出来,整天鬼鬼祟祟的,出洞时也总是用两只前爪趴在洞边,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

历史语故事篇五:三心二意

  有一天,天气很晴朗,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钓鱼,小猫很高兴,他决定和妈妈比赛谁钓的鱼多。

  来到小河,看到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河里的小鱼欢快的游着,小猫开心极了,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钓鱼了。

  等了一会儿,鱼竿还没动,小猫有点着急了,他看看妈妈,妈妈一动不动的坐着钓鱼。

  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在小猫的面前飞来飞去,好像在说:“快来和我做游戏吧!”

  小猫把鱼竿赶快放下,去捉蜻蜓了,蜻蜓越飞越远,小猫捉不到蜻蜓,只好回来了。

  小猫看到妈妈已经钓了一条大鱼,可是自己连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小猫很着急,又开始坐下钓鱼。

  这时一只蝴蝶飞过来了,小猫一看,蝴蝶真漂亮,飞来飞去,小猫就想捉蝴蝶送给妈妈,想到这儿,小猫又去捉蝴蝶了,最后蝴蝶越飞越远,小猫还是没有捉到,就只好回来了。

  这时妈妈又钓到一条大鱼,小猫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钓了好多大鱼,我连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

  妈妈笑了笑说:“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会钓到鱼呢?钓鱼需要耐性,你这样钓到天黑也掉不到鱼。”

  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就耐心的坐下钓鱼。

  小猫一直盯着鱼竿,蜻蜓和蝴蝶在他身边飞来飞去,他就想没有看见一样,一心一意的钓鱼,最后,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

  他高兴极了,妈妈摸着小猫的头说:“你真棒!以后做什么事要一心一意,这样你才把事情做好。”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 不要象小猫一样三心二意。

本文来源:https://tool.jxxyjl.com/chengyugushidaquan/61297.html

  •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一:临渴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发布于:2022-04-12

    详细阅读
  • [有趣的成语典故]有趣的成语典故

    成语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趣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趣的成语典故篇一: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简介】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成语的意义总要取决于它的出处来源所赋予它的故事内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30字]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

    汉语成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短的历史成语故事篇一:病入膏肓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关于友谊的成语典故简短】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对成语的熟悉和理解一直是衡量和测试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的标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简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一: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 : 魏策...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结构形式固定、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或句子,汉英成语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班超(32年-120xx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一诺千金成语故事】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成语产生的年代很早,当中保留了许多的古汉语特点,这些特点尤其体现在字词方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诺千金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诺千金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季布,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成语故事及寓意和道理]成语故事及其寓意3个

    成语故事及其寓意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简单成语故事15字】简单成语故事50字

    了解成语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单成语故事900字。简单成语故事900字1:扶摇直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海生活着一种叫鲲的鱼。鲲的体形非常大,可能会有几千里那么长。它还能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 [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5个

    人心不足蛇吞象,同”贪心不足蛇吞象“,劝世名言。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关于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5个版本吧!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版本1  一年秋后,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条小花蛇在秋风中战战兢兢曲蜷成一团,十分可怜。丰动了侧隐之心,小心翼...

    发布于:2022-04-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实用工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